最近,有媒体做了有关城市病的报道。报道说,“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成为许多大城市的热门话题,因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居民生活。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
城市中的这些问题不能让人感到愉快,但要说“城市病”已经到了多么不堪的地步,就未免危言耸听了。我国的基本问题仍然是城市化不足,而不是城市化过头。这就好比一个人胃疼,可能是因为饿了,而不是吃饱撑的。
城市病有没有国际上的统一定义,我没有做过调查,但在我国,认为城市病是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相当有市场。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少是含混不清,它把许多本不是城市引发的问题,让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背了黑锅。
大城市就是人口多,实在是一个误解。城市面积、人口规模是一方面,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水平,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准,以及城市资源分配的公平正义,都是更为重要的指标。
有人会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这难道不是城市病吗?事实上,这些问题只是发生在城市,但病因不在城市。
交通拥堵问题只看到车多,还要问一下道路修了吗,公共交通完善了吗,管理水平够不够。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表现得更为集中,但不意味着城市让污染更严重。国外发达城市的经验以及许多研究都显示,大城市、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在治理污染方面会更有效率,也更节约成本。
至于入托难、就医难,这涉及到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配。我们知道,这类资源在国民间的分配,在任何国家从来都是一个政治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城市问题。在我国,入托难、就医难的大多是普通市民,还有一些群体其实并不难,不仅不难,他们还能更容易地获得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