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绑蟹绳”为何难解?

发布时间:2010-10-01 12:11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曹女士在街上买了两只大螃蟹,一共64元,当她把绑螃蟹的绳子解下来称了一下,两条粗粗的布绳子居然一斤多重,“价值”34元。“绳子比螃蟹还值钱,我用螃蟹的价买了一条粗绳子。”曹女士无奈地说。(9月30日《华商报》)

 64元螃蟹,绑蟹的绳子竟然值34元,也难怪消费者要无奈。其实,螃蟹、绳子一起卖并非什么新鲜事,多年以来一直是这样,甚至已经演变成了“行规”。为此,许多消费者气愤过、投诉过,可至今依然如故。

 消费者买的是蟹,凭什么要买绳子?绳子搭着螃蟹卖,普通的绳子卖出了螃蟹价,如此“行规”是地地道道的霸王条款。商家获取了暴利,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绑蟹绳”宰客,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然而现实却是,很多地方的工商部门对此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广州市工商局还曾明确表态:绑蟹绳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一般不超过半斤。过分超重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消费者如果遇到这种“超级”绑蟹绳的情况,可以向工商局或者消委会投诉。

 对这样的“行规”,工商部门理应严厉打击,可没想到他们的态度居然是“绑蟹绳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一般不超过半斤”!原来,绳子是可以跟螃蟹一起卖的,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就行。这是什么逻辑?分明是默许甚至是鼓励不良商家把绳子当螃蟹卖啊!何况这个所谓的“合理范围”的标准竟然是不超过半斤,也太离谱了吧?

 螃蟹是螃蟹,绳子是绳子,消费者买的是螃蟹,就不能把绳子强行按螃蟹价卖给消费者。这是个该不该、对不对的问题,而不是个绳子轻重的问题。半斤以内就算合理?难道,半斤以内的绳子就能当螃蟹吃吗?

 “绑蟹绳”为何难解?个中原因,除了商家为了利益不思悔改、霸气十足之外,工商等管理部门态度暧昧、管理不力当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他们总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不改变,这样的哑巴亏消费者恐怕就要永远吃下去。 要彻底清理这样那样的混账“行规”,应当先从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管和问责开始。

  图/朱慧卿

(作者:乔志峰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