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宅”在家里还是外出旅游,是访友聚会还是外出购物,只要你有“低碳”的理念,都可以在假期里将“低碳”进行到底。(9月30日《泉州晚报》)
十一黄金周,给人带来休闲与放松,是谓“长假”;给消费带来拉动与刺激,是谓“黄金周”。与此同时,也给能源带来急骤消耗——城市景观灯为节庆“守夜”,商家为生意推迟关门,私家车自驾游不知疲倦,有的人通宵达旦地玩乐……黄金周在一定程度上也沦为“耗能周”。耗能不仅“不休假”,反而猛增。黄金周,我们只看中休假的“黄金时段”,只看中经济的“真金白银”,而耗能的负面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十一黄金周紧接“无车日”而来。刚刚结束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人们从中加强与体会到“环保与节能”的责任。但是,“无车日”一过,节能与低碳也随之淡化。今年的中秋与“无车日”邂逅,从而让中秋结下“低碳缘”,从效果来看,基本上实现了“低碳中秋月更明”。低碳生活,我们别无选择;低碳生活,要成为每个公民的“不解之缘”。今年十一黄金周如期而至,是续系“低碳缘”,还是进入“耗能周”?
说到黄金周,我们自然会想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文明。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旅游中的文明和不文明行为。2006年,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针对国人出行中“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这7大不文明行为,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其实,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或生活理念,也是一种文明习惯,甚至是一种“高调文明”,是社会文明的较高境界。因为,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维护地球的安危,这是一项社会责任、公民责任。对社会负责,对地球负责,难道不是文明社会与文明未来的要义?
国庆节,这个“节”应内涵节能之意。把低碳理念引入黄金周,让黄金周成为“节能周”。人类已面临着能源紧缺的严峻问题,污染问题、全球变暖等越来越严重。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之下,加强“环保与节能”才是科学发展之途。“熄灯一小时”,无车日的“一天”,“节能周”……既是节能时间上的“延长”,更是低碳理念上的“延续”。低碳需要“特定的日子”作为载体,更需要有制度的约束与法治的护航。低碳生活,仅有倡导也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套政策的“发力”。低碳生活需要低碳共识的支撑,需要低碳政策的导向,需要低碳经济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