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大家都愿意住改造后的寝室……”昨日,武汉理工大学迎新现场,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戴福祥向记者介绍,该院于今年暑假将部分学生寝室———升升公寓K栋进行改造,统一安装了热水器、空调等,并改造了电网系统,以便学生自愿购买使用洗衣机。被改造成类似宾馆一样的寝室,竟供不应求(《楚天都市报》9月12日)。
大学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一个学习和进步的环境,虽然这种环境必须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做基础,但这种基础性的服务,原则只能是建立在兼顾大多数、兼顾教育公平、兼顾学生人格和尊严平等的原则之上的,而不该有任何媚俗和迎合额外追求的心态。
在一个大学里,家庭条件允许的大学生完全有理由追求更舒适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但这些必须建立在自我行为的基础之上,而不该是大学提供的服务。如果大学的基础性服务体现出对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群体的迎合,必然会使校园出现厚此薄彼的服务行为,即便这种行为丝毫不影响“薄彼”服务的质量,但无形之中,大学生会油然而生优越感和自卑、不平等感。这不管是对大学生的自尊心理限度还是对公平和平等的认识,及健全人格的培养,都将极为不利,这一点,让人深感不安。
记得作家喻杉有一本风靡一时的小说《女大学生宿舍》,说的便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女大学生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成长、相互关爱的故事,她们不仅培养出感情,而且培养出共同的健康生活情操。但在今天,在一般寝室和“最豪华”寝室的对比之中,除了差距和不平等的感觉之外,来自不同家庭和社会层次的大学生之间还会有什么尊重、理解、宽容、互爱和共同进步呢?有的恐怕只是来自相同阶层的大学生之间的攀比炫耀,浪漫的校园里,增加的恐怕只能是心理上的鸿沟和对视心态。
笔者希望所有的大学后勤管理部门和家长,都去认真读一读作家喻杉《女大学生宿舍》这本小说,少去谋划一些所谓的“最豪华”大学寝室。(许朝军 原题:“最豪华”寝室提供舒适却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