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喝粥也不当汉奸的总统

发布时间:2010-09-17 06: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曹锟(1862-1938),字仲珊,天津人。幼年失学,以贩布为生。1882年投淮军当兵,后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继而在袁世凯新建陆军任职。1912年民国成立后,任陆军第三师师长。1916年任直隶督军,1917年兼任直隶省长。1923年当上中华民国第五任“大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曹锟于延庆楼。获释后辞职,随后寓居天津英租界。

民国五大总统当中,因为“贿选”影响了曹锟的声誉,政界对他也颇有微词。但下野之后,曹锟却是五大总统当中最为“亲民”的代表。曾经有曹锟的老邻居回忆,老年曹锟衣着随便,最喜欢在家门口与邻居聊天。

谁会相信,树荫下一个穿着老头衫,摇着大蒲扇聊闲天儿的老人曾经做过总统呢?

穷苦出身的大总统

下野后的曹锟寓居天津,非常平民化,生活里再无半点架子。他对街坊邻居非常友善,夏日里,他常常穿着简单的便装,在门口和邻居们拉家常。为什么老年的曹锟没有半点官架子呢?这还得从他的穷苦出身说起。

曹锟出生在贫寒之家。父亲叫曹本生,是一个排船(建造木船)工人。曹本生育有五男二女,长子曹镇,字馥庭;次女曹大姑;三子曹锟,字仲珊;四子曹锐,字健亭;五子曹钧,字秉权;六女曹二姑;七子曹锳,字子振。

曹家的生计全靠曹本生和长子曹镇在船行当排船工的收入,因家庭人口众多,收入微薄,因而生活艰难,“家无隔宿之粮”。后来曹氏兄弟回忆,为了一家人糊口,年近七岁的曹钧每天清晨天还不亮就背着筐出去采黄须(一种野菜),掺在玉米面里蒸窝头吃,全家人就靠这种野菜窝头果腹。又过了两年,曹大姑十八岁嫁给了当地一户毛姓人家。毛家比较富裕,看在亲戚面上,逢年过节总会周济—些,曹家少了一口人吃饭,再加上毛家的周济,日子渐渐好转。

曹氏兄弟因为年幼时候的贫困经历,故在曹锟当权后大肆搜刮财富。曹锟在任第三师师长和直隶督军期间,曾积蓄了一些财产,大部分都交给四弟曹锐经管。他把曹锟交给他经管的钱和自己的一半现金,都存入外商银行。为了保密,他没有使用曹锟、曹锐两个真名,也不用曹家公开使用的“德善堂”和“五聚堂”等堂名,而是用了一些假造的堂名。后来曹锐自杀,外商银行拒不承认这笔存款。曹锟—笔数百万元的巨款,白白便宜了银行。

曹锟一生大起大落,从贫穷到富贵,晚年虽有总统之名,但经济上与其他“总统”相比并不富裕。从政界要人回归平民生活,他却可以坦然接受,与他童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