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让时间来检验“踢出”鲁迅的新教材

发布时间:2010-09-13 07: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鲁迅

    9月开学,教材也随之大换血。有细心读者发现,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被踢出去”的课文多达20多篇,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广州日报》9月8日)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不解,认为删除大量经典作品,无论对于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不利。个别网友还专门为鲁迅“叫屈”:“鲁迅先生被踢掉这么多好的文章……真的是对学生好吗?”对于这样的观点,笔者表示理解,但并不赞同。说这些话的朋友应该大都是受过这些经典滋润的,正如普希金所吟咏的:时间把一切变成美好的回忆。他们在陈述自己的理由时,无疑掺杂了自己复杂的怀旧情愫,把一切都美化起来,态度自然也随之激昂。

    我也是鲁迅的热爱者。这么多年来,不管从东到西,还是从南到北,我总忘不掉那套《鲁迅全集》。在精神枯漠的时候,翻一翻鲁迅的作品,总能得到一些慰藉和舒缓。用文学批评家谢有顺的话说:“有他,我们并不孤单。”我表达这些絮叨,旨在说明:像我们这样以文字为业的人,本应以更坚决的态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捍卫鲁迅,但在这里,我却要鲜明地支持语文教材现在的改版。鲁迅先生的文章适当地从现行教材中撤换,也许并没有大家说的那多么严重和恶劣。

    语文教材改革是一个常讲常新、持续不断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涉及党史、革命史和革命领袖等方面的内容非常突出,如中学课本里的《学习白求恩》、《冀中的地道斗争》等篇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地自行编写的“革命教材”五花八门,如在上海市1972年的《初中语文课本》一、三、五册中,毛主席文章和诗词、马恩列斯文章、鲁迅杂文占50.2%%,样板戏选场、评论、总结、家史和通讯占37.3%%。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课本又经过多次完善和修订。这一变迁,形象地说明了语文教材的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既然要改革,就必然会删减一些作品,也必然会增添一些作品。因此,一些经典作品淡出语文教材,就完全正常。

    鲁迅等经典作品大规模入选语文教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容否认的是,鲁迅多年来一直被高度评价甚至某种程度上被神化。他入选语文教材,通常被强调的是其作品所反映的政治意义,所表现出来的战斗性。但随着当前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社会思潮也趋于多元,在强调鲁迅作品战斗性的同时,也需要强调它更丰富的思想意义和文学意义,适度地将《记念刘和珍君》等战斗性相当激烈的作品从语文教材中撤离,或许并没有犯什么大不敬。再者,鲁迅等并不是彻底从语文教材中撤离,只是适度减少而已,没必要过分担忧。

    语文教材呼唤新精神的融入。新版教材选入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这应该是青少年喜爱的。同时,新增了反映“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飞向太空的航程》,反映香港回归的通讯《别了,不列颠尼亚》等作品,都较好地反映了时代的新风貌。在古诗文中,增加了柳永的《望海潮》、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的《水龙吟》,这也都是经典作品。这些新养分的融入,增强了材料的厚实感,也带来了新风。

    教材改版的后效到底如何,还需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还是别先急着批评。(百越客)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