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傅聪出走 邓小平:“回国可同意”

发布时间:2010-09-13 08:56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是出走,不是叛国

  傅聪出走之后,本来家书频繁、借笔长谈的父子俩,断绝了消息。就在傅雷最困难的时候,夏衍、柯灵捎来了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话:“祖国的大门,任何时候都对傅聪开着。只要愿意回来,欢迎!”傅雷不由得打开妻子亲笔摘抄的《聪儿家信摘录》,其中傅聪1957年1月28日寄自波兰的信中说:“周总理见了我,就像老相识似的,亲热得很。这回周总理在波兰受到空前的热烈的欢迎,我想最主要的是周总理的作风太谦虚、太朴素了,使人觉得可亲,一点没有架子,对于像波兰这样一个受惯外族欺压的民族,这是使他们最感动的……”

  后来经过上海市有关领导的批准,傅雷父子中断了10个月的通信联系终于又恢复了。傅雷的一封又一封长信,飞往伦敦。“孩子,十个月来我的心绪你该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为此,傅聪为自己制定了“三原则”:不入英国籍;不去台湾;不说不利祖国的话,不做不利祖国的事。他决心靠自己的艺术立足、谋生。

  傅聪来到伦敦之后,记者们蜂拥而来,他闭门不见。有一位外国记者说,只要他同意作为该刊的封面人物报道,可以付他一大笔钱,但是傅聪却一口回绝了他。开头那几年,傅聪过得很艰苦,弹琴为生,收入甚微。他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也只能倾注在家书上。父亲在信中写道:“聪,亲爱的孩子,每次接读来信,总是说不出的兴奋,激动,喜悦,感慨,惆怅……我看了在屋内屋外尽兜圈子,多少的感触使我定不下心来。”“最近三个月,你每个月都有一封长信,使我们好像和你对面谈天一样,这是你所能给我和你妈妈的最大安慰。父母老了,精神上不免一天天的感到寂寞。唯有万里外的游子归鸿使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光彩和生气。”最使傅聪感动不已的是,父亲竟然“每天抄录一段,最后将近一个月方始抄完”,专为他“特意抄出丹纳《艺术哲学》中第四编‘希腊雕塑’译稿六万余字,钉成一本”,远渡关山,寄到儿子手中。

  然而,1964年傅聪的一封信又传来了爆炸性的消息,他决定加入英国籍,因他是钢琴家,一年到头要“跑码头”,不入英国籍,在签领出国护照时诸多不便。傅聪把此事告知父亲,傅雷心乱如麻,几个月不给傅聪回信。后来,直到傅聪的长子凌霄出生,傅雷才于1964年10月31日复函。

  他们做着骨肉团聚的美梦

  1965年5月,傅聪路过香港,终于打通了离家后的第一个长途电话。那天,是妈妈接的电话。傅聪只喊一声“妈妈”,喉头便哽住了,双方都激动万分。傅雷在家书中这么写道:香港的长途电话给我们的兴奋,简直没法形容。5月4日整整一天我和你妈妈魂不守舍,吃饭做事都有些飘飘然,好像在做梦;我也根本定不下心来工作。尤其4日清晨妈妈告诉我说她梦见你还是小娃娃模样,喂了你奶,你睡着了,她把你放在床上。她这话说过以后半个小时,就来了电话!怪不得好些人要迷信梦!

  6月5日,傅聪又路过香港,两度打长途电话给父亲,他的心情还是那样激动,以致忘了喊“爸爸”。傅雷觉得这是极大的憾事,他在家书中十分郑重地对儿子说:“电话中你没有叫我,大概你太紧张,当然不是争规矩,而是少听见一声‘爸爸’好像大有损失。妈妈听你每次叫她,才高兴呢!”

  他们做着骨肉团聚的美梦。1966年4月,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近一个多月妈妈常梦见你,有时在指挥,有时在弹协奏曲。她每次醒来又喜欢又伤感。昨晚她说现在觉得睡眠是桩乐事,可以让自己化为两个人,过两种生活:每夜入睡前都有一个希望——不仅能与骨肉相聚,也能和一二十年隔绝的亲友会面。我也常梦见你,你琴上的音乐在梦中非常清楚。

  1966年11月,傅聪得知了父母去世的消息。一些外国记者得知傅雷夫妇的死讯,马上赶来,要傅聪发表谈话。他们的用心不言而喻。在那样的时刻,傅聪仍是坚定地恪守他的原则。为了表达对双亲的悼念之情,傅聪只是在一次独奏音乐会上,向观众说了一句话:“今天晚上我演奏的节目,都是我的父母生前所喜爱的。”傅聪用他的琴声,寄托着深切的哀思。这是他在公开的场合之中,对父母离世唯一的表达方式。

  1978年11月,傅聪的老朋友、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吴祖强率领中国艺术教育代表团访问英国,两人终于见了一面。得知傅聪想回国看看的愿望后,吴祖强要傅聪给邓小平写一封信,这是当时他要回到中国必须办的手续。1978年12月28日,邓小平在傅聪的信上写下批示:“傅回国探亲或回国工作都可以同意,由文化部办理。”他终于得到谅解。

  1979年4月,傅雷的沉冤得到昭雪,上海市文化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为他举行追悼会,傅聪决定回国。这次回来,傅聪住了10天。这10天里,傅聪的眼里一直噙着泪水!从祖国回到英国,朋友们都说傅聪像换了一个人。他平静了,20年心神不安的游子生活已成为过去,他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那以后,傅聪差不多年年回来一次,他讲学、演奏,尽一切力量为祖国做一点有益的工作。每次回来,傅聪都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对他的慈母心肠。

  叶永烈(摘自《解读傅雷一家》,金城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