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明星”们是怎么“变坏”的

发布时间:2010-09-12 07:37  来源:文汇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郭德纲在得知弟子打人事件之后非但没有表示出歉意,还在相声表演中大赞徒弟是英雄。身为“明星”,郭德纲德行堪忧……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娱乐过于强调市场和收益,把作品简单地等同于商品,卖座率、收视率等等成了追求的唯一目标。有的电影、电视剧,甚至拿演员真假莫测的绯闻来造势。钱是赚进了,但一些作品、演员、观众和媒体,品位趣味在“互动”中每况愈下,这是低俗与庸俗的互相应和。由此带来的道德水准与审美趣味的衰退、社会文化氛围的污染,我们必须高度警觉

    相声演员郭德纲“主演”和“导演”的连串丑剧,前一阵闹腾得很,公众和媒体对他持续不断的谴责,至今尚未平息,诸如批评他的表演中夹杂着低俗和粗俗、利用舞台发泄私愤、缺乏公众人物应有的自知之明、自律和自我修养、以为别人离开他就不行的绝对自我中心,等等。批评十分尖锐,对于演员“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对于在演艺界树立良好风气,对于提升文化娱乐的品位和趣味,是有益处的。

    这些公众人物,如果还有头脑,就应该清楚:当自己拥有过多荣耀、赚取过多钱财,便意味着要对社会承担比普通人更多的责任;成了名人却仍以泼皮牛二的做派为人处世,无视公道人心,一定会惹得群情汹汹。

    “粉丝”就不该自我反省?

    也许,趁着暂时歇业,郭德纲可以用挣来的钱财加上难得的清闲,静下心来反省;看着太阳照常升起的天空,对自以为比太阳还耀眼的膨胀心态作一番调整。但我觉得,身为观众乃至“粉丝”者,也该自省。对郭德纲之类,那些曾经有过过高期待、抱以过多热情的人,当“偶像”原形毕露,便深深失望、连连指责,自在情理之中;可是也不能只忙着“墙倒众人推”,应该想一想:郭德纲变得这样肆无忌惮,我们有责任吗?

    就此次事件来说,他在舞台上泄私愤的出格表演,他那些自以为很噱的粗俗话语,在演出现场不是据说跟“粉丝”们互动得“很好”,得到了热烈“捧场”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低俗和粗俗、他的不自重、他的缺乏自知之明……种种在今天被公众和媒体批评的东西,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最近有媒体说郭德纲成名后的几年里,他的大嘴曾不断惹祸,而他的欠缺也早已暴露。我想问,这会儿振振有词指责他的媒体,那会儿在干什么?在忙着捧他吧?在给自己的发行量、收视率找卖点吧?一些娱乐节目,吵着要他主持,这不是缺了他就不行?

    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不讲是非、不顾品位趣味的某些观众、“粉丝”和媒体,宠坏了,甚至带坏了郭德纲之类。在不够健康的文化氛围中,要他保持健康的心态、清醒的头脑,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能抵制许多诱惑、不以低俗来迎合庸俗,可能吗?

    “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娱乐过于强调市场和收益,把作品简单地等同于商品,卖座率、收视率等等成了追求的唯一目标。有的电影、电视剧,甚至拿演员真假莫测的绯闻来造势;而同样要抢夺眼球的某些娱乐新闻,乐此不疲地推波助澜,有时还“自己动手”捕风捉影。钱是赚进了,但一些作品、演员、观众和媒体,品位趣味在“互动”中每况愈下,这是低俗与庸俗的互相应和。因此有著名主持人愤怒指责,“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话虽刺耳,但一点不错:市场运作追求赢利最大化,但即使普通商品也有必须遵守的底线比如安全和质量,何况精神产品。由此带来的道德水准与审美趣味的衰退、社会文化氛围的污染,我们必须高度警觉。

    更让人担忧的是,求实的精神、是非的观念、自律的态度,也正在失去。不良风气从娱乐界蔓延至学术界,一些所谓“学术明星”对别人的批评,不是以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接受,不去检视和纠正自己所写、所讲内容中的错误和问题,而在公开场合大言不惭地宣称“越批我越火”。这里所谓的“火”,同样无非是收视率和赢利。如果这样的文化氛围得不到改变,不管是郭德纲还是“学术明星”,都可能“变坏”。(单学文)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