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调整收入分配需慎开“空头支票”

发布时间:2010-09-12 07:33  来源:文汇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原题)对“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能一知半解

如何使收入分配格局走向合理,特别是“恰当地”走向合理,需要学者的真知、政府的智慧和公众的理性。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缺乏公正是一种让公众不满的麻烦;但乱开能让公众兴奋一时的“空头支票”,惹出的麻烦不会比它小。

是否读懂了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自2007年开始,国内陆续有学者提议借鉴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建议制定和实施我们自己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6月,又有委员建议:在扩大内需、消费的当务之急下,制定五年规划,应考虑列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差不多同时,有报纸发表劳动薪酬专家的观点称: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可以借鉴的,日本当年做了,效果还不错;中国现在应该说基本具备条件了,可在“十二五”规划或者政府的工作计划里,酌情考虑类似的做法。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推出是在1960年,计划实行的时间范围是1961-1970年度。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增长,同时伴生、积聚了经济和社会矛盾。在“能否”和“是否应当”继续争取高速增长的问题上,日本国内存在诸多意见分歧。这时刚刚上任的首相池田勇人强硬地认为,日本经济完全能够迅速增长,而且一旦迅速增长,日本经济的弱点和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池田内阁决定的目标是,到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要比1960年实际增长一倍。结果是,单从经济增长情况看,“倍增计划”所要求的指标大多超额完成。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的确实现了许多人不敢想象的“大跃进”。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所讲的“国民收入倍增”,并非“居民收入倍增”或“工薪收入倍增”。这里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一个国民经济核算范畴的概念,系国民生产总值(GNP)减去固定资本折旧和生产税净额之后的余量。一般民众容易将“国民收入倍增”理解为最后可以拿回家的个人收入的倍增,这是误解。但在当时,池田内阁对此“装糊涂”并“将计就计”。

还需要指出,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取得的成就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有意无意夸大了。10年间,日本的GDP实际增长1.78倍,大大超出计划目标,而百姓翘首以盼的“工薪收入倍增”则未能同步,实际只增长0.94倍。而“计划”推出后,出现了令日本民众普遍恐慌的剧烈通货膨胀,而原已严重的“公害”继续蔓延,为此日本媒体上出现了“GNP,见鬼去吧!”的口号。可是诸如此类的严重问题,在较长时间里被高速增长的繁荣掩盖了。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