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陈云在遵义会议后的特殊使命

发布时间:2010-09-06 10:37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完成党赋予的使命踏上去莫斯科的漫漫长路

  困难没有吓倒刚毅而敏捷的革命者,却激励着他们为实现革命的理想去奋斗。陈云通过章秋阳找到了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和何叔衡的女儿何实嗣,并通过她们很快与共产国际驻上海的联络员取得了联系。在莫斯科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了解到上海地下党组织又一次遭到破坏后,电示陈云和由香港前来与陈云会合的潘汉年,尽快离开上海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时从上海去莫斯科的主要路线有3条:一是取道哈尔滨,坐火车经西伯利亚,再向西。可是这时的东北已经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这条路极不安全。二是绕道欧洲,乘船前往。这条路最安全,但费用高,用时也最长。三是从上海坐船到海参崴,再转火车到莫斯科。经再三斟酌,陈云最后选择了第三条路线。

  1935年8月5日前后,在宋庆龄的帮助和巧妙安排下,陈云与正在上海的中共(江西)中央分局委员陈潭秋、江西省委书记曾山,以及杨之华、何实嗣等秘密搭乘苏联货船到达海参崴。为遮人耳日,苏联当局先把他们当做偷渡者押下船,然后又把他们送上火车。陈云一行于8月20日抵达莫斯科。潘汉年后行,于9月上旬抵达。此时,共产国际七大已经闭幕,青年共产国际六大正在召开,陈云和陈潭秋等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大会。

  在莫斯科,陈云参加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任监察委员会委员,化名“史平”。长征前,共产国际通过往来的电报对中国革命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但长征开始后不久,这种联系就中断了,共产国际的同志们迫切希望了解中国革命特别是红军的情况,陈云的到来让他们喜出望外。陈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详细报告了中央红军向西北转移和遵义会议的情况,使共产国际了解了中国红军长征前失利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

  身在异乡的陈云十分挂念正在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军战友,他坚信,有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的未来必定充满光明。他想,自己虽然不能直接投身于祖国的革命斗争,但是也要为革命作贡献。他要以笔为刀枪,让世界包括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了解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他写了一本书,取名为《随军西行见闻录》。此书除了对中央红军主要领导人进行描述外,还深刻阐释了红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得民心的原因。陈云还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共合作抗日立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诚挚的爱国情怀。1936年春,《随军西行见闻录》先在法国巴黎华侨组织主办的《全民月刊》上连载。同年夏,该书又在莫斯科中文出版社出了单行本,很快流传到了国内的日军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使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在莫斯科,陈云同陈潭秋、曾山、孔原、滕代远等中共领导人一起进入列宁学院学习。陈云主要学习的是政治经济学,同时还学习列宁主义、西方革命史、中共党史和英文等。在业余时间,陈云还系统学习了马恩列斯的原著以及他们关于工农运动、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等方面的论述,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新社会的精神。他仔细查阅资料,除认真做好笔记外,还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和自己的革命经历,特别是针对过去革命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的高度对中国革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学习期间,陈云因为成绩优秀还获得过“突击手”的称号。后来陈云还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专门培训中国抗联干部的八分校讲授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获得了学员的广泛好评。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