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孩子注定要长期在穷困的环境下挣扎、他们所受的教育将比社会其他阶层落后许多、他们的“穷人命运”将很难得到改变……种种理由使得一部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公开表态不愿生育下一代,并引起了不小的共鸣。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会长邓伟志告诉记者,如今绝大多数公民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资讯高度发达,社会心理也比较浮躁和功利,与身边的富裕人群相比,条件一般的青年人在富人生活方式的压力下很容易产生羡慕和自卑感,乃至不想生“穷三代”。“这种贫穷感,其实应该叫作‘相对贫穷’。”(《东方网》8月30日)
邓教授的意思是说我等穷二代已经温饱了却不知足,在和富二代们比较时,产生了羡慕、自卑等贫穷感,也就是他说的“相对贫穷”。我承认我们许多人生活在一种“相对贫穷”的状态中,但这并不是源于我们对富二代的羡慕嫉妒恨,而是源于社会保障体系缺失、教育费用、医疗费用、房产天价带来的重压。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中国青年报》做的一项有7625人参与的调查:一方面,78.8%的人认为和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负担比十年前更重了。
收入增加了,负担却加重了。这样一个看似悖论的结果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发生了些什么,国民增加的收入都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根据大量的事实,我们知道,我们国家越来越有钱,相应的所谓的人均GDP也在不断增加,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增加的人均GDP并没有分到每个人手里,而是由国家进行分配。我们在勤俭节约的时候,有钱人的斗富活动越来越奢侈,三公消费每年的支出近乎天文数字。
越来越多的富二代去国外享受“made in china”的商品的低价格、高品质,而制造他们的穷二代们却只能在本国的商店里承受高价格、低品质。我们许多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许多人过着“小病硬抗、大病等死”的日子、一套房子需要东挪西凑套牢你一生的积蓄。在这样的生活中,穷二代们还有时间有精力去对富二代们羡慕嫉妒恨吗?在这样的生活中,孩子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甚至当孩子生病时你没钱去医院,哪个敢生,就为了孩子给你带来的“天伦之乐”?
据《广州日报》报道:近日,亚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据其提出的标准来估算,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8.17亿。该报告对中产阶层的定义,是每天消费2-20美元的人群。也就是说,只要每天吃两顿盖饭你就中产了。80后的穷二代们不敢生“穷三代”,不是因为和富二代的比较,而是貌似中产和相对贫困的比较,是社会分配不公的结果。
要扭转这种情况,政府需要调整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向,加大对百姓需要的社会保障公共福利的投入,大力推行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收入增长的海市蜃楼和生活负担加重的陷阱。(朱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