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招办卡住8名教授推荐天才卡得好

发布时间:2010-08-30 11:02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郭文婧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国学“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一直立场强硬,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中国青年报》8月25日)

孟子曾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三乐之一。复旦大学诸位教授想录取“国学天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法治社会,法不授权,政府不得为之;即使是恶法,只要没有废止,就得遵守。中国高考现行的录取体制或许不利于个别偏才、怪才的选拔,但在实行完全的大学自主招生之前,复旦大学没有理由以“天才”为名,要求突破高考录取规定。陕西省招办坚持“一个破格的都不能有”的钢铁原则,十分正确,值得肯定。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条子生”、“关系户”等腐败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当前,中国高考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个别偏才、怪才容易被埋没的问题,而是能否保证公平、公正的问题。因此,为个别学生搞特例,破坏高考规则的严肃性是非常危险的。陕西招办这次看似不给面子、不近人情地拒绝8名复旦教授的联名推荐,恰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把住了关。

实际上,我们应该跳出“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推荐不了一个天才”的思维来看问题。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天才就是天才,如果所谓的“国学天才”是真的天才,他不到复旦,依然会是天才;如果他不是真的天才,即使到了复旦,在未来也未必能够保持“天才本色”。退一步讲,这个“国学天才”仅仅是一个可造之材,但在沉重的“钱学森之问”面前,复旦敢保证把他培养成未来的国学大师吗?能保证他不成为另一个方仲永吗?

提到自主招生,提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大学就必然会举出“清华大学录取钱钟书”的例子。是的,钱钟书尽管数学不好,但因为语文、英语出色,所以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也成为大师了。但我们无论是从钱钟书的著作中间,还是从清华大学的校史里,都找不出钱钟书成为大师和清华培养之间的充要联系。也许,钱钟书不到清华,它依然会成为大师。即使钱钟书的成长离不开清华的培养,也只能归功于那个时代“教育方法和教育系统比较开放”的因素。

再拿国内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学少年班”来看,至今已经32年的历史了,可结果呢?至今也没有培养出一个“李政道、杨振宁”,关于少年班的成才率更是成为了一个讨论的禁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都停止招收少年班了,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还在继续。回过头来,“大学少年班”的实质不就是自主招生吗?被录取的学生在社会上不是也被称为“天才”吗?当初的培养目标不就是培养“爱因斯坦”吗?可是结果又如何呢?

钱钟书的弟弟钱钟韩,对文学的“天才”不亚于钱钟书,但不愿意和哥哥同读清华,去上海交大学了理科,后来不也成了院士吗?钱伟长,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大学转学物理,不也做出了瞩目的成绩吗?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愿望暂时还不能满足的时候,复旦等国内大学能否先学习一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呢?能不能多培养几个钱钟韩、钱伟长呢?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