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隐私权之辩:保护孩子也别架空家长

发布时间:2010-08-25 11:29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导读]9月1日,经重庆市人大表决通过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将开始实施。该条例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作了保护。家长查看孩子聊天记录、手机短信都属于违法行为。对此条例的通过和即将实施,网友们反应不一。有人叫好:无论年龄大小,人人平等,孩子们的隐私也要保护;有人反对:家长看聊天记录和短信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不让他们走歪路;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保护隐私固然好,但是这样的法律是不是脱离了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呢?一起来说说
 
 
赞成   立法“禁止家长偷看孩子隐私”是个进步

 要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网友 [浣纱西湖]:没有电脑的时候,偷看日记,有了电脑就要偷看聊天记录。关心孩子可以有很多方式,并不一定要窥探孩子的隐私
 
    网友 [福音星]:家长看聊天记录、翻手机短信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也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往往用心良苦却帮了倒忙。
 
    网友 [7797]:未成年人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孩子想让大人知道的肯定会告诉他们,不想说的,还是让他们保留在自己的心中吧!
 
 只有信任,才能有效监护
 
    网友 [乱发狂奔]: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家长和孩子之间缺少信任,我认为这条法律恰好能够建立或者弥补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信任。请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会用自己的坦诚回报家长,对于家长来说只有信任孩子,才能有效监护。
 
 现在的孩子没有大人想像的那样幼稚,会保护自己
 
    网友 [梵高的耳朵]: 家长担心孩子才会偷看聊天记录,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孩子们的见识越来越广,家长不用总是把他们裹在襁褓之中,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辨别力去接触外部世界,家长不应该再通过聊天记录去监视孩子。
 

反对   不能用未成年子女的隐私权架空父母的监护权

 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很容易迷失方向

    网友 [瘸了腿的鸟]:网络世界比现实更加复杂,人与人面对面都看不透别人的心思,更何况是网上?孩子万一在网上遇上坏人、骗子怎么办?不能不看,不能不管!

    网友 [不好起名]:如果孩子交友不慎,家长又被禁止了解,这不是一件不负责任的事情吗?

 查看聊天记录并不是偷窥隐私,而是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监护

    网友 [美狄亚]:现在的孩子都很独立,和家长的沟通也少,我们了解孩子的途径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手机短信和上网聊天记录。我们不是想偷窥他们的隐私,而是要更好的保护他们。

    网友 [天近心远]:孩子在没有自立和成熟之前,是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的,如果父母亲不能很好地了解孩子的有关信息,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如何承担监护人的责任?

    网友 [赤脚路人]:父母是监护人,就是说有监督和爱护的双重责任。为什么叫“未成年人”?就是因为他们还需要监护。如果监护人无法了解他,怎么能有孩子们健康成长?

质疑   这样的法律会不会脱离实际?

 这样的条例会不会脱离实际?

    网友 [短夜半夏]:偷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就违法,太严重了吧?很多时候,家长都不是自愿看孩子的聊天记录的,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不看看他们现在的动态能行吗?

    网友 [暗香浮动~]:我的孩子本来学习很好,但后来每天沉迷于上网聊天。禁止他上网之后就开始和网友发短信。我们问他聊什么,他怎么也不说。查看孩子聊天记录的行为可能不太合适,但应该不至于违法吧?

    网友 [石映飞云]:从保护隐私的角度看,通过这样的法规是必要的。但从未成年人的监护和监管上看这样还能否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呢?

 立法获得通过,能很好落实吗?

    网友 [谁家猫猫]:尽管重庆市人大通过了这个条例,但是现实中有可能会出现“你立你的,我做我的”的情况。明知道是违法,但是好多家长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去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和短信。估计大多数孩子也不可能因为这个把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

 这样的法律会不会让孩子更加肆无忌惮?

    网友 [义经]: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是很应该的,但这样的条款会不会让孩子更加难于管教呢?动不动拿出法律来压家长,家长就无可奈何了!对孩子不加约束并不是对孩子好!

支招   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建立互信

 网友 [清水浅浅]:最好还是不要偷看或者强行查看孩子的上网记录或者手机短信。如果不经意发现了一些有不好苗头的信息,也要做冷处理,不能伤害到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应该心平气和地加以劝导。

 网友 [花少林]:现在好多家长还是放不下架子,放不下家长的威严。教育孩子,不是单一的管教。家长和孩子双方都坦诚相待,哪里还有不能说的秘密?

 网友 [蒸桑拿]:我能理解家长们偷看孩子聊天记录和手机短信的行为,也能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不想告诉父母的问题或者困惑,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家长和孩子之间,关键是要建立一种互信机制,不该过问的不过问,不该隐瞒的不隐瞒。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