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的36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7月份36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1.61%。而从7月份的房价数据来看,两种现象也值得关注:一是一线城市继续维持“量跌价滞”的格局,房价继续坚挺,销售启动不明显;二是二、三线城市出现了“量升价涨”现象,商品房的销售有所恢复,但新建商品房的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城市的上涨幅度还较大。为此,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应继续做好稳定房价工作。
判断楼市调控效果最简单、最直观的标准,就是房价的变化。如果房价出现平稳下降的趋势,说明楼市调控的作用发挥了,反之,则说明楼市调控作用尚未发挥。
此轮调控被誉为“史上最严厉”的一次楼市调控,但是,自4月中旬政策出台以来,也遭到了开发商的强硬抵抗,政策出台整整4个多月,房价依然岿然不动,多数人可能没有想到。
在这008年的楼市调控中,虽然政策的严厉程度远比不上这一次,但是,政策出台不久,就出现了开发商、投资客恐慌的现象,资金链断裂、断供等显示政策威力的现象也在全国许多地方出现,并由此带动了房价的迅速下降,许多地方房价的下降幅度都超过了20%。可是,此轮楼市调控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看到政策的明显作用与效果,开发商、投资客等也没有暴露出明显的恐慌迹象。
只要开发商、投资客不恐慌,房价就不可能下降,楼市调控的作用也就难以体现。而要让开发商和投资客恐慌,指望通过市场手段,是办不到的,只有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开发商、投资客才有可能降价。
经过前四个月政策的持续发力,少数实力不强的开发商、投资客已经开始出现底气不足的现象。但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大开发商,仍然具有相当的抵抗能力,他们仍然抱住既得利益不放,死杠房价。政策的任何一点松动,都可能使他们在与公众的利益博弈中占据上风,使购房者再次处于恐慌状态。
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行业发出的声音,也令舆论和公众表示深深的担忧。首先是中房协相关负责人关于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建议,让公众感受到有一股力量正在暗自为开发商鼓劲、打气。而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关于空置房与高房价没有直接关系的言论,又似乎在提醒投资客,炒房没错。如此,就为开发商和投资客与公众进行利益博弈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说实话,楼市调控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开发商、投资客恐慌,让房价出现无休止的下降。但是,在房价虚高、楼市泡沫泛滥的情况下,如果开发商、投资客连恐慌的感觉都没有,楼市的泡沫还如何能够挤掉呢?房价还如何能够回归理性呢?楼市如果始终只会让购房者恐慌,那就说明楼市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开发商和投资客手中,房价始终只能由开发商来决定。反之,如果开发商感到恐慌,楼市的话语权就有可能发生一定的转移,让购房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也是楼市健康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
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投资客都没有恐慌的感觉,开发商能够完全根据市场需要和购房者要求开发住房,投资客不再恶炒住房,购房者能够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购买到属于自己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