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他

发布时间:2010-08-23 11:54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揭秘】顾墓的发现归功于李根源

1928年所绘的顾氏三贤墓地形图

  与一旁豪华的公墓不同,“顾氏三贤墓”已经在这里寂寞地度过了千年。历史的变迁,一度让顾氏后人都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墓究竟在此山何处。

  根据苏州史志记载,顾雍墓的发现,得归功于李根源。

  1923年,李根源因为反对曹锟贿选,愤而辞去国务总理的高位,退出北洋政府,隐居苏州十全街。1928年李根源买山葬母,从此开始了在小王山的生活,李根源庐墓守孝十年,留下了一段佳话。

  这十年里,社会各界的名流纷纷前来拜谒李根源,其中善书者必留墨宝,善诗者必高吟唱和。于是,李根源专门长年雇了石匠,将题词题诗镌刻到山上的各处岩石上,使小王山成了一座近现代名人书法艺术的露天博物馆,其中章太炎、于右任、章士钊、蔡锷、吴昌硕、张大千等书法摩崖石刻一百多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1995年,小王山摩崖石刻、李根源墓已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教师金云良向记者透露,他曾是李根源的学生,其父与李根源是挚友。1927年10月,李根源到穹窿山买山葬母,查询历史典故时,发现了“汉吴侯顾贵、吴丞相雍、梁建安令烜,三墓并在白马岭小王山”这段史料,想将母亲葬在顾雍墓附近,便萌生了找寻顾雍墓的念头。于是他先后在村里顾姓人家处询问,但大多不知道在哪,多处寻访未果。

  李根源始终不死心,第二次再到山里来时,碰到善人桥一位村民来访,提到在附近村庄一位顾氏后人家里有顾氏旧谱抄本。李根源便立即找来看,确认顾雍葬在小王山,但那位顾氏后人还是不知道墓在何方。李根源便携顾氏后人到山中去寻找,在小王山南麓草丛中得碑一方,字已经被风雨剥蚀,清洗后细细查看,“见到上面有三行字,‘汉驰义侯顾氏迁吴始祖贵、吴丞相封醴陵侯顾雍、梁建安令赠侯爵顾之墓’,落款为嘉庆丙子岁,碑后还有三座墓冢,巍然平列。”

  1928年,顾氏三贤墓得到了吴县保墓会的保护和修缮,当年李根源作为保墓会会长,亲自登记、寻访并拍照,记录下顾氏三贤墓的详尽方位,还亲手种植松树护墓。在李根源著《松海》中明确写道,“此墓距吾母兆域才五十丈,逾岭即是,且有墓碣可认。”金云良说,是年李根源重修顾墓,并在墓前亲书摩崖石刻,以“刻石纪之,已告来者”,偕顾氏后裔、当地乡亲跪拜古贤。

  【保护】著名教育家顾毓秀重为先祖立碑

  顾氏是江南名门望族,著名教育家、江泽民恩师顾毓秀就是顾氏后人之一,曾于1947年和1986年两次来苏祭拜顾雍之墓。

  金云良介绍,1986年6月21日,顾毓秀夫妇从美国回来,一踏上祖国大地,就受到邓颖超的亲切接待,邓大姐得知顾老要回苏州故里扫墓,立即派人陪同前往。当时,顾墓墓碑已经在文革时期被毁,于是顾毓秀决定亲自书写两块新碑的碑文。到了1987年立碑之时,当地的老百姓亮出了旧碑,说是为了防止顾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破坏,就偷偷将墓碑藏匿起来。见顾氏后人从海外归来,便放心交出旧碑。喜出望外的顾老将新旧碑一起立于墓前。瞻仰完先祖墓,顾老还深情地捧起墓地泥土带回美国。这些,在顾毓秀所著《行云流水》中均有详细记录。

  顾家后人前来寻觅拜祭更是经常的事。2009年6月10日,无锡顾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顾智杰带领无锡、安徽、南通、常州等地的二十余名宗亲到苏州寻谒先祖顾雍墓,但大家看了“顾氏三贤墓”后无不痛心。“顾毓秀重新立碑至今已有二十多年,顾墓的墓碑始终保持原样,令人遗憾的是,其墓碑周围的荒草一天天长高,周围的新墓还在不断增加,顾墓的将来不容乐观。出于保护顾墓的目的,顾氏后人以及一批保护地方文化的热心人士四处奔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其立为文保单位。”顾建新说。

  最早为保护顾墓而奔走的,要数苏州钱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邹志谅老先生,早年他因关注中国“钱币学鼻祖”顾烜而关注顾墓。1987年,邹志谅结识金云良老师,便开始了为顾墓“申保”的征程。然而,这20多年来,他和顾氏后人一直到处奔走,希望顾雍墓能够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以得到妥善的保护。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