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满堂乡谐音背后的努尔哈赤杀子之谜

发布时间:2010-08-23 11:54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杀掉褚英后,努尔哈赤曾派人去找过他的尸首,然而因为洪水泛滥,褚英的尸首并没有找到,于是努尔哈赤下令挖河继续寻找。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挖河木”,后来被叫做“洼浑沐”。最终,褚英的尸体终于被找到,于是那处地方被称为“得骨”,成了如今的“得古”。此外,埋葬褚英尸骨的山沟就叫做“埋头沟”,后来被唤作“满堂沟”。
努尔哈赤杀子的真实史实


    传说归传说,尽管满堂乡的名字确实源自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但褚英的死绝非努尔哈赤一时冲动,对此,官方史籍上少有记载,而其他史料记载不一。《满文老档》的第三卷癸丑年六月记述了太祖杀褚英的原委。


    褚英性格孤傲、专横,心胸狭隘,努尔哈赤深知长子的毛病,但看在褚英功绩累累且骁勇善战,让其执掌国政,并希望褚英能够在揽得如此大权后,改掉心胸狭隘这一缺点。然而事与愿违,褚英执掌国政后,强迫四个弟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向自己立誓;“不得违抗兄长的话,更不许将兄长所说的各种话告诉父汗。”还声称:“凡与我不友善的弟弟们,以及对我不好的大臣们,待我坐上汗位以后,均将之处死。 ”


    太子之位素来是政治利益争夺的焦点,而褚英原本深陷泥潭,不但不以有效手段维护自己的声望,反而以恐吓、威胁的方式强迫自己的四位皇弟及五大臣屈从。


    事实上,四位年纪尚轻的皇弟姑且不论,作为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就对此难以容忍。毕竟他们自努尔哈赤起兵伊始便开始辅佐,努尔哈赤都视他们为兄弟骨肉,礼让有加,他们是真正的开国元勋。然而褚英年纪轻轻却这般轻狂,换言之,这是一场新权贵与旧权贵之间的较量。
    不久,褚英的上述言行被告发,努尔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便也怒褚英不争,为了服众,努尔哈赤开始逐渐削弱了褚英的权势,如此更加激发了褚英的极大不满。


    褚英开始敌视父王,于是结交党羽,进行报复活动。据史料记载,当努尔哈赤与诸弟出征时,褚英主谋,写诅咒出征的父汗、弟弟们和大臣们的咒语,对天地焚烧,还扬言:希望出征之师被击败,“若被击败,我将不使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


    事后,一个参与此事的僚友因恐惧而留遗书自缢,其他几个参与者见势不妙,便一起向努尔哈赤坦白。听闻此事后,努尔哈赤震怒了,监禁褚英于牢中。然而被囚禁后,褚英并未因此悔改,而是在牢狱之中愤愤不平,并且对父王以及弟弟们的诅咒日益加剧。原本人际关系不佳的褚英的上述举动被一一反馈到努尔哈赤那里,见褚英始终无悔改之心,努尔哈赤最终将其处死。


    满堂乡埋的皇子其实不是褚英


    然而,事实上满堂乡埋葬的皇子并非褚英,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的陵寝设在如今辽阳的东京陵。但传言也并非全然戏说,因为在满堂乡确实埋葬着一位皇子——努尔哈赤的第六子塔拜。


    塔拜因其母钮钴禄氏仅为努尔哈赤的庶妃,所以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塔拜官职不显,开始只封为三等辅国将军,直到顺治十五年,才追封为辅国公,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并不多。崇德四年,塔拜死后葬于满堂乡。2009年7月,塔拜墓在满堂乡出土。一位村民在施工中布设电缆时意外地挖出了一方饰有双龙图案的碑座,上面的碑文已模糊不清,经专家坚定,墓主人正是努尔哈赤的第六子塔拜。


    尽管塔拜碌碌无为,但他的第四子班布尔善却大名鼎鼎。据资料记载,崇德四年,塔拜死后,班布尔善袭三等辅国将军。顺治元年,以功晋二等奉国将军。顺治四年,晋一等奉国将军。顺治六年,晋三等镇国将军。顺治八年,晋辅国公。康熙六年,以领侍卫内大臣拜秘书院大学士,因与鳌拜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事情败露之后,五大臣奏班布尔善二十一项大罪,最终班布尔善被处以绞刑。


    到了康熙四十四年,塔拜的曾孙裕德瑞奏请前往盛京为先祖守灵,得恩准后,遂迁居至满堂乡。裕德瑞生于康熙七年,他生性好动,喜好游山玩水,朝廷对皇家子弟行动的严格约束令他感到很不自由。于是,他请求到盛京看守祖墓。皇帝听后,认为“此乃孝思”,遂准其所请。


    康熙四十四年,裕德瑞率全家老小来到盛京,在塔拜园寝附近建造房舍居住。从此,满堂这个荒沟便成了宗室皇族聚居之地,随着人口繁衍,满族人逐年增多,人们便将这里称为“满塘”,即满人集居地沟塘,后来又为取意“吉祥”,将“满塘”称为“满堂”。


    据资料记载,如今在满堂村的西山,还有裕德瑞的坟墓,其碑文2001年经后人修复,上面镌写道:“生于康熙七年于康熙四十四年获取皇帝恩准由北京来这里定居守曾祖塔拜墓从此满堂村逐步形成。乾隆十四年卒享年八十二岁。 ” (顾珍妮)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