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在土地市场动真格考验地方政府良心
一份原本应由国土资源部公布于众的有关1457宗闲置土地的“黑名单”,却从银监会流落民间。而国土资源部最终还将“黑名单”一事推个干净。据记者从北京和深圳等地了解,这份“黑名单”确实具有真实性,但却仍然只涵盖了部分闲置土地。 (8月14日《华夏时报》)
公布闲置土地“黑名单”,既有法可依,又职责所系,国土资源部为何要犹抱琵琶,吞吞吐吐?盖因闲置土地处理牵扯到地产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地方政府诸多纷乱而复杂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土资源部深陷两难之中,投鼠忌器,顾虑重重。
诚然,国土部门只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法律和规章规定,对于取得土地转让权后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土地,就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事实上,国土部在派出多个调研组分赴全国展开的大规模调研结束后,于上半年整理出了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全国1457宗闲置土地的情况,然后要求地方查处。在国土部认为查处力度比较大的海南省整顿闲置土地过程中,并未收回任何一宗土地。土地市场乱相丛生的海南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地区了。
更为吊诡的是,广州市在不久前确实也收回了一块土地,但那只是中莱公司名下的地产,该公司早就“人去楼空”、“名存实亡”;而对其他违法违规公司的处罚,则“网开一面”、“手下留情”。也不仅是广州如此,近日北京、上海等地许多城市都出台了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的相关政策,但多是以整改的方式收场,很少有动真格的。2月1日,北京市国土局高调没收大龙地产2亿元保证金事件,竟然是一出“乌龙球”游戏。大龙地产隶属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它本身就是顺义政府的土地皮包公司。所谓的没收,不过是把国有资产从左口袋掏到右口袋。这样的查处,不过就是愚弄民意和舆论的遮眼法而已。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早就与开发商结成利益联盟,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地方官员视开发商为“财神爷”,不敢也不会轻易得罪。二是房地产领域腐败现象严重,由于权钱交易广泛存在,使得一些官员明知开发商在囤地居奇,也“睁只眼闭只眼”,或者积极为开发商找借口,打掩护。
去年底以来,国土资源部连续发出通知,重申各级土地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土地违法使用查处力度,该罚款的罚款到位,该收回的决不手软。各地政府能否认真执行,或者贯彻到位,仍旧留下悬念。因为部门的规定,对地方政府有多少约束力,值得怀疑。不过,如果说“公平正义是政府的良心”(温家宝语)的话,则地方政府本着执政爱民的理念,也不应该对土地闲置袖手旁观、不闻不问。这也是对政府依法行政、执政能力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