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现,“入园难”体现的其实是一种社会不公。它是由财政投入不公所造成的。目前,在财政投入方面,政府过多地重视公办园中的示范园,而在示范园中入托的多是些官员子弟。财政投入也不扶持民办园,更未将那些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工子弟的学前教育,纳入规划。(7月27日《新京报》)
大凡哪里资源紧缺,哪里就可以见到权力入侵的魅影,这几乎已成为一个“明规则”,幼儿教育也不例外。由于幼儿教育目前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造成由地方财政投入的公办幼儿园屈指可数。僧多粥少,弱肉强食,在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稀缺的公办幼儿园,无疑成了“官二代”的摇篮。
以发达地区广州为例,幼儿园市场收费乃是“冰火两重天”,公办幼儿园平均每月280元,而私立幼儿园高达3000元。然而,由于广州公办幼儿园所占比重不超过 7%,资源奇缺,多由公务员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子女所享受。大多数家庭的子女被推向私立幼儿园,高昂的收费令家长不堪重负。
可见,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市民来说,“入园难”已成为子女教育的“第一难”。而在笔者看来,不修改教育立法,不改革幼儿教育投入体制,继续维持幼儿园资源紧缺的现状,要想铲除“教育起跑线上”的不公,要想破解子女教育的“第一难”,无疑是纸上谈兵。
近年来,每逢全国“两会”,都有代表委员提案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受到了教育界和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可以说,也代表了全体国民的共同诉求。只有在立法上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才能监督和激励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幼儿教育,倾力兴办公立幼儿园,热心扶持民办幼儿园。
公立与民办并存的幼教资源,可供民众自由选择,既可以让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共享公办幼儿园提供的“免费蛋糕”,又可以让少数富家子弟享受到由民办幼儿园提供的“收费薯条”。更重要的是,实行幼儿教育义务化之后,公办幼儿园不再稀缺,权力也失去了异动的欲望,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起共享教育的公平。 (张西流 原题:公办园里的“摇篮曲”让公平昏昏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