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慎防遗产变遗憾

发布时间:2010-08-06 07:00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委员会日前将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香港媒体2日发表评论说,有关当局认真整理、积极申遗的同时,切忌过度商业化、庸俗化。要想使文化遗产不会成为文化遗憾,在于能否给予适度开发与有节制的利用。

 香港《文汇报》刊出社评《认真保护管理世遗瑰宝》说,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有关当局认真整理、积极申遗的同时,还有责任保证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建筑群受到良好的保护和管理,切忌过度商业化、庸俗化,避免成为牟利的“摇钱树”,确保免遭破坏。

 社评说,目前,许多国家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潮方兴未艾。近年来,日本、韩国等争相向联合国申请诸如中医中药、端午节、春节、汉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抢注世遗行为已向中国敲响警钟,不能再对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掉以轻心,应加强保护,认真整理,积极申遗,避免被别人占为己有。

 申请世遗成功可带来巨大效益,包括促进旅游发展。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九寨沟、黄山、武当山等国内众多景点,成为世遗后收入大幅提高。但是世遗不同于普通的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无法挽回。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精神功能是世界遗产的主要属性,旅游产业只是附带功能。联合国规定遗产地禁止商业化,不准过度旅游开发,否则会给予警告,甚至取消世遗称号。因此,被列为世界遗产,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应尽责任,有关地方政府须认真保护和管理世遗瑰宝。

 《大公报》刊文《慎防文化遗产变遗憾》说,要想使文化遗产不会成为文化遗憾,区别并不是开发与不开发,而仅仅在于能否给予适度开发与有节制的利用。换句话说,就是各级决策部门是否已经弄清楚“守护精神家园”的真正含义?

 文章说,三十多年来,中国人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可以分为“不当回事”、“太当回事”和“真当回事”三个阶段。在“不当回事”这段时期,尽管经济实力有了迅速增长,但由于没有看到文化遗产背后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所谓的保护仍处在“自然”状态。不但投入资金人力十分不足,而且存在制度缺失、管理松懈等等多方面漏洞。

 随着世界申遗活动在全球积极地开展,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猛拓展,特别是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似是而非的口号蛊惑下,与GDP主义的片面政绩观相联系,中国的文化遗产事业也从“不当回事”进入了它的第二个阶段,即“太当回事”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一些地方政府把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当作招揽投资者与旅游客的聚宝盆、摇钱树。宝贵的古文明遗址和古文化宝藏的风貌却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文章说,幸运的是,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对种种老矛盾和新矛盾,开始了“可持续发展”的认真思索。而这种关于如何科学发展的思考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事业来说,就是开始了它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真当回事”的时期。这个时期开始的标志就是,中国政府郑重宣布确立“文化遗产日”,更意味深长的是,给予了它十分鲜明与深刻的主题──“守护精神家园”。

 文章表示,实际上,“精神家园”四个字十分准确地概括了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保护”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守护”。我们相信,当人们不再把文化遗产当作“提款机”的时候,不染铜臭的文化遗产就永远不会变成痛心的遗憾。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