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人文+科学,方为大师

发布时间:2010-08-05 06:42  来源:钱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钱伟长在古稀之年,担任当时被上海人称为四等学校的上海工业大学(后来的上海大学)校长,施展自己的教育抱负,推进在当时看来极为激进的教育改革,力图拆除四堵墙:学校和社会、教与学、科研和教学、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隔阂。他规定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甚至规定同一宿舍的学生不能来自一个专业。现在有些大学也开始关注通识教育,在大一时不分专业,不能不感谢钱老首开先河之功。

钱老被称为“万能科学家”,十几个在别人看来毫不相干的领域他都卓有成就,到晚年他这个力学专家还成功研制成新颖的中文编码及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案——“钱码”。在科学、教育、政治等多个领域,钱老进出自如,而且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名言是:“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对一个大科学家而言,这句话的底蕴恰恰是最深刻的人文关怀,也即人文性。而这,应该是他学识渊博而能通透的一把钥匙吧。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应该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如果不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创造就可能误入歧途,也无真正的科学精神可言。人文与科学是文明的一对翅膀,缺了哪一边历史进程都会受阻。

现在的教育,在中学阶段就硬生生把学生分成文、理两拨,非文即理,细分的结果必然导致相关科目考题的难度加大,学得既偏又难,学生的知识视野狭隘,学生的心智发展残缺。大学招生原本就是理多文少,而理科科目在拉开分数档次时又占绝对优势,学理科的常常变成一把一根弦的琴,人文素养的培养每每被忽视、轻视、漠视。有些大学干脆把原本开设的大学语文这样的公共课都毫不客气地砍掉了。

事实上,许多伟大科学家的人文素养都很高,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等都是。而钱伟长,本是考清华时历史、中文都得满分的文科奇才。钱老首创的通识教育,但愿能遍地开花,并向中学阶段延伸,这样,大师才不会断代。(洪信良)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