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该对“求求你表扬我”嗤之以鼻吗

发布时间:2010-08-04 07: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有部电影叫《求求你,表扬我》,如今该剧上演现实版:何大妈晨练时落水,82岁的孙老伯跳入池中救人,老伯要求找媒体宣传救人行为,称想通过宣传教育那些年轻的旁观者。但何大妈的女儿不认同见报,认为弘扬了你,不就让“我们吃了个闷亏。”(8月1日《京华时报》)

不知“吃闷亏”从何说起,毕竟这年头见报还有化名一说。但此话却代表了相当部分人的想法。日前刚有媒体报道江苏宿迁对小善行为积分考核,做好事得现金奖励。对此,不少人认为是对行善的亵渎。

两件事涉及同一问题:做好事到底该不该表扬?其实,人们都认同做好事应该表扬,但很多人又认为,这种表扬不应该是物质的或者是行善者主动要求的,否则就可能导致行善变味。我以为,首先应明确,对道德的物质奖励,并不是鼓吹唯利是图,矮化道德,恰恰是一种可操作性的倡导。当年,子路救了落水者后,爽快接受了被救者的答谢。孔子就表扬了他,因为鲁人以后都会勇于助人了。

这是一个价值多元化和个体个性权益充分得到张扬的时代,各种价值观交织碰撞,每个人都在强调自己的权利,却鲜有人意识到,在个体权利之上,还有一些社会公

德和常识需要遵守。比如这次救人事件中,何大妈的女儿在强调个人隐私的同时,可曾意识到生命是比隐私权更重要的东西。要是没有老伯的挺身而出,何谈何大妈的隐私。从这个意义上说,表扬老伯就是为了在更多人的生命遭遇威胁时,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个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遇事都会先以对自己是否有利来衡量,私域道德得到空前的张扬。一方面,我们对社会公德的要求无限拔高,认为人人都应救助自己,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社会公德要求放低,什么事都不愿出手。于是,很多人都担忧当前道德的滑坡,却苦于找不到对策。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大力倡导做好事留名,让做好事成为一种时尚,并让这种时尚通过上行下效实现道德的扩散。所以,老伯索要表扬和宿迁奖励小善,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完善的可持续的制度安排。道德也可以具象化,成为制度的要求。当然,我们可以把道德高尚者如雷锋,继续视为榜样,但同时也用制度确保一些道德的底线不至于继续沦陷。只有这些底线道德实现了,我们才能再去谈留不留名、该不该现金奖励的问题。(丁寅)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