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在基层官员的监督上,一方面,主政者和群体意识容易陷入道德洁癖,拿起放大镜对干部家庭的父子、夫妻、邻里关系进行高标准、多方位的道德要求,不管这种措施能否取得实际效果,各方实际反应如何。似乎只有如此,才能造就符合想象的官员形象和道德完人。一方面,在实际约束权力上,又陷入“夜盲症”,对于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公车消费等现象熟视无睹,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中,财政预算不受监督,公共资金滥用无度,热衷于GDP和逐利冲动,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层出不穷,而对于牵涉民生疾苦、众所期待的社会领域,比如社会保障、廉租房、医疗、教育等等,又往往投入不足。高房价、蚁族、蜗居成为流行语,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弥漫着焦虑情绪和不确定感,由此社会舆论也广泛期待各级官员超越利益集团的羁绊,摆脱踟蹰不前、优柔寡断的阴霾,能充满智慧和勇气,性格鲜明、大刀阔斧地推进社会改革。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似乎可以不在乎基层官员的夫妻、父子、邻里关系,而更在乎他们是否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个人良知,提供良好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让每一个基层百姓日子过得有尊严,感觉到公平、公正,心平气和地享受生活。这些,才是基层官员最应该做好的工作。社会公众不奢望基层官员没有任何道德瑕疵,但期待他们慎用手中权力,不滥用公共资金,少买几辆豪华公车,少吃几顿豪华晚宴,在缓解社会焦虑和解决民生疾苦上多下工夫。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在约束基层官员权力方面有所创新,这样的考核才更有意义。(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