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怎样看待当前社会中的"怀旧"情绪

发布时间:2010-07-19 10:23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怀旧”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先来探讨一下这种“怀旧”情绪的“利益”机制。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的社会改革,都要从根本上改变该社会已有的利益格局,也就是说,这样的变化往往会使一些既得利益者暂时有损失。比如说,在曾经存在的人治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总是要有少数人享有某种特权的,而由人治转变为法治、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相应的特权的废除,他们的既得利益也就失去了。这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的话,这不仅利国利民,而且对个人终究也是一种好事。但是,总有一些思想狭隘的既得利益者,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甚至如丧考妣,而怀念起“昔日辉煌”,于是对改革开放事业产生抵触情绪,这就不难理解了。

  再从价值观层面研究一下有些人为什么会产生“怀旧”情绪。改革的实践使我们逐渐深刻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更加觉醒了,公民的平等权利观念更加增强了,竞争机制所激发出来的独立自主的个人创造性更突出了,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所创造的社会主义新文明的主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能动力量。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机制,进步性质的变革就是要在人们的利益冲突中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就是说,由人治向法治、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是我国当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由于某些人基于既得利益而形成的落后价值观,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文明的这些新趋势,总是看不惯,想不通,进而将其视为社会发展过程的“弊端”而加以责难。于是,有人哀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朴素的社会风气再也不见了,人们对个人利益太重视、太计较了;由于思想观点趋向多元化,人们的分歧意见越来越难统一了;甚至有些人认为,当今社会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泛滥,集体主义精神泯灭了;由于体制上的某些缺陷而孳生出了腐败现象,等等。这类“怀旧”的人认为,这些是改革造成的,是由于搞市场经济、民主和法治带来的结果。如果仅从现象上看,的确能够找出某些“根据”来为这些人的观点辩护;但是,如果深入研究事情的本质,就可以看出这些观点是肤浅的、片面的。因为改革的大趋势是向着更高文明层次前进的,所以,如果以改革的一些支流、细节末叶来否定改革事业本身,那就意味着要把社会拉向倒退。而这对中国人民来说,却是命运攸关的大事。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