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持续暴雨,让不少地区屡成“泽国”。舆论普遍认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地方规划设计落后、管理机制欠缺,以致疲于应付涝灾所带来的连锁反应,难以标本兼治。
上述观点在分析城市治水一题上,可谓切中要害。但是,关于防灾减灾,另一个关键环节却往往为社会忽视——应急安全教育。
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极端天气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适应气候变化要比减缓气候变化的要求更为现实,也更为可行。所谓适应气候变化,就是不要过于被动地随天而动,必须认真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顺应规律,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这其中,与社会大众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应急安全教育。
开展应急安全教育,目的是要让老百姓了解灾害突发的预兆和要素,知道如何预防天灾人祸,以及该采取哪些避灾自救方法,以减少灾害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实质性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应急安全教育对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理应在全社会深入宣传和广泛普及。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目前普通民众对于应急安全教育的关心和知晓情况并不令人乐观,面对灾害的自我防范意识、急救意识大多比较薄弱。背后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比如,没有专业的应急安全科普宣传队伍,很少看到关于台风、暴雨等特殊场合下避灾对策的公益广告,也鲜有针对地方特色而制作的安全宣传手册。因此常常会有这样的新闻见诸报端:“暴雨黄色预警,一少年被下水道吞噬”、“连日暴雨水库水位高涨,钓鱼男子下水捞鱼不幸溺亡”。不少民众在紧急情况下惊慌失措,缺乏基本的自护、自救和逃生意识。对于应急安全教育的忽视和轻视,往往成为许多悲剧的最终原因。
做好应急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知识的传播、安全技能的培训,以及安全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既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展板宣传、图册发放等形式进行,更应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系统的学习来提高民众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