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此轮楼市调控,之所以给人带来楼市下调预期,舆论认为关键在于其抓住了差别化信贷的调控要害。比如,对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高至50%,房价上涨过快地区,暂停发放三套及以上房贷。此后,“认房不认贷”的二套房贷认定标准、对三套房贷暂停发放的要求再加上各地纷纷出台的配套细则,一度让公众认为,这回楼市调控是动真格的了。
从市场反应来看,差别化信贷威力确实不小:楼市成交量锐减,开发商祭出打折促销的老把戏,楼市“拐点论”也不时耳闻。然而,在这种市场表象背后,也有房价假摔、开发商捂盘惜售的事实。更多的人认为,目前楼市只是处于量跌价滞的态势,房价其实并没有降下来,因而,调控仍须努力,而不能半途而废。前不久,相关部门即表示,“再过一个季度左右楼市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房价会有所下降,但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说”。这话已经说得再明显不过,要想降房价,调控还要再发力。
然而,多个地方银行对第三套房贷的“开闸放水”,不但是对楼市调控新政的赤裸裸挑战,甚至很有可能让此轮调控重蹈2008年的覆辙。2007年房价疯涨,国家出台了“9·27”调控政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区别对待首套自住房和多套房,此举直接导致了2008年的房价下降,退房潮、中介倒闭潮,楼市一度陷入低迷。遗憾的是,在市场低迷的威胁下,各地银行相继放开二套房贷政策,由此拉开了“救市”的突破口。此后,信贷政策的放松,不仅使房价出现报复性反弹,同时也让调控再次陷入“越调越高”的尴尬。
教训犹在耳畔,可有些人似乎伤疤未好痛已忘,看不得房价的下降。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有必要,但一些人却误解为调控松动的借口。而房贷的松绑,将为资金注入楼市打开闸口,如此,调控将面临着“腰斩”的危险。倘若史上最严调控最终闹得个史上最短调控的下场,房价将有可能如2009年一样,出现报复性疯涨,彼时调控将真的“误伤”到中国经济,使得经济更加高度依赖于房地产,乃至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都会受阻于此。至于政策调控的公信力,将再一次受到损害。作者: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