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毕业致辞,传递了什么愿景?

发布时间:2010-07-16 06:27  来源:文汇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一些大学的毕业典礼不同往常,校长们真诚率直、个性流露的致辞,引起了学生们的惊喜,通过媒体传播,也迅速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和议论。

对期盼大学改革的一种积极回应姿态

在我看来,这些校长的个性告白,是对广大师生乃至社会各界批评大学现状、期盼大学改革的一种积极回应的姿态。

长时期以来,我们众多的大学似乎共性越来越多,而个性越来越少。差不多的规划、差不多的教材、差不多的考试、差不多的评价体系,连学校名称也变得差不多,原先挺有个性的名字一个个被改掉,甚至校训也几乎千篇一律,大家都“求实”、“创新”、“团结”、“奋进”。大学的面目由此模糊。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师不是没有,但越来越少见。校园里不时可闻官话和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中央领导最近严肃批评的“长”、“空”、“假”的不良文风也不少见。大家不免奇怪,有的学校负责人私下里与师生交谈时屡有高见、妙趣横生,很有教师本色,怎么一到公共场合就满口官话、言不由衷?把好好的“经”也给人念烦了。校长可以说是一所大学的形象代言人,但如果他都不敢显示个性、但求平安无事,他都不能务实、讲求实际效果,又怎能指望这所学校办出个性特色呢?

无论多么好的想法多么正确的道理,如果讲得味同嚼蜡,没有人听、没有反应,那说了等于白说。而反过来,大家赞赏一些校长的个性化演讲,并非仅仅被他们的妙语连珠打动,而是感动于他们以教师的本色出场、真心流露、恳切务实。华中科大校长坦率指出大学生毕业后不得不面对的一些“困窘”,又推心置腹地请同学们记住:未来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但别太多地抱怨,抱怨无济于事;别沉迷于虚拟的世界,要回到现实的社会;“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才是成功的真谛。复旦大学校长不讳言复旦有过个别学生很聪明,也曾做出过出色业绩,但后来却做出愧对社会和国家的事情,成为复旦的耻辱;进而他希望每一个复旦学子,不要做一个高高在上、漠不关己的批评者,而要做一个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上海交大校长提醒同学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自强,不要怨恨;在取得成就的时候,要感恩,不要自大;在任何合作中,都不要把全部的荣誉和利益留给自己;走出校门,依然踌躇满志,依然胸怀梦想!

这些言论,令人动容,都是校长们的人生经验之谈,对后生晚辈充满爱惜之情的恳切叮嘱。

把愿景变成行动,哪怕每年走一小步

这一届大学生毕业了,校长们的临别赠言成了热门话题,余音萦绕,但公众更关心校长们如何以自己的新姿态为起点,展示抱负,推进实际的创新改革而不落空,不至于事过境迁,一切照旧。

应该承认,现在的大学“病得不轻”。许多人都说是体制问题,话虽不错,但这个体制不也是我们一道在自觉不自觉地“构建”和“维护”着的吗?这正是现代管理风险的一个特点,叫做“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即对一个危险的出现居然找不到可以为之负责的行为者,恐怕这也是大学改革艰难的症结之所在。

尽管每所大学定位不同,各有所长,不好一概而论,但作为大学,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信念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对个性、创造力的追求。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的确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现在大学官气很重,商业化气息也很浓,师生都不得不围绕着数字游戏打转转。我们也发现,大学里有些很好的改革设想由于各种阻挠,不得不半途而废。但即便如此,对大学现状的批评不能止于口头,对大学改革的憧憬也不能停留于言表。危机危哉但也意味着机遇,风险本身就是促进改革的动员力量。华中科大校长把与许多负面事件联系在一起的“被”字扳正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我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我们的大学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停止抱怨,凝聚力量,在推进改革的路上迈出扎扎实实的步子。

今年“五四”温总理在北大说,大学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家办教育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大学还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对这些嘱托,我们的大学校长们义不容辞,负有很大的责任。从愿景到行动,哪怕每年走一小步,若干年积累起来就会有不小的长进。

(肖巍 作者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