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最牛民房”反讽“最熊监管”

发布时间:2010-07-13 09:07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23层的高楼到处都有,但窝在“城中村”中、由村民集资建造就颇为罕见了。西安南郊北山门村五组组织建造的这幢23层建筑被网络称为“最牛民房”,虽然它没有相关审批手续,但用不了一个月就要竣工了。(7月11日《华商报》)

 虽然无法身临其境,但《华商报》的这篇图文报道,已经足以为我们提供“震撼、震惊、震动”的视觉感受:一栋秀丽挺拔的高楼鹤立鸡群,乍看之下,它是城市现代气派的一部分,实质上却无异于一枚带“菌”的钉子,深深刺在城市躯干上。

 “三震”一说,语出广州市市长万庆良。不久前,这座城市曝光了正在严查的13起典型违建,其违法手段形形色色,个案违建规模高达15万平方米,以至连见多识广的一市之长,都为之大跌眼镜。不过,违建领域的又一登峰造极,显然已被西安刷新。23层高的建筑从头到脚都“一丝不挂”(无证),却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堪称传奇之作!

 违建一直是城市管理回避不了的一大挑战。在城市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下,受利益巨诱,违建的冲动不仅远无消减之日,恰恰有与日俱增之虞。治理违建几乎不存在深文大义,惟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加大查处违建的监管力度。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屡见不鲜的,却是相反情形。西安这栋“最牛民房”更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方面的极端案例。

 毕竟不像搭建鸡窝那样易如反掌,造楼者也并没有巧夺天工的高超技术,一栋“黑建筑”慢条斯理地爬了两年多,直至爬到23层高,违法动作之大,与考验当地相关部门的监管广度和密度一点关系没有。事实上,此案已然清晰地进入执法者的监管视野,“其间也有规划部门的人来查过几次,我把有关土地的手续给他们看了后,他们就走了。”为什么仅仅满足于“到此一查”,就扭头走人?这实在令人费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最牛”违章建筑的背后,通常反衬“最熊”的执法监管。

 “最熊监管”的成因有多重,其中之一,是监管者有法不依,作为不力,甚至根本就放弃作为,却不会因此承担任何责任追究风险。当“以罚代拆”成为一种粗放式的执法“行规”,它除了聊供监管部门为自己的懒政作风“自慰”外,更在违建领域催生可怕的“破窗效应”。去年武汉市闹出一起违建丑闻,一栋规划为12层的大楼,“成品”之后达到20层,“楼主”自曝,他从打地基时就心照不宣地按20层来操作,因为“罚款早已准备好了”。媒体披露,如今西安这栋“最牛民房”也正打着与上述如出一辙的算盘,只不过他们还给自己预设了另一条同样不无牛气的退路:如果被拆了,也应该按照村民自建房屋给予赔偿,不可能把住户扫地出门,一分钱不给赔。

 “最熊监管”的另一重要软肋,在于监管制度本身。在现行城市管理体系里,查处违建往往涉及多个监管部门,每逢“运动拆违”,他们才会走到一起,日常便各自为政,不仅难以形成强大合力,有时甚至还相互掣肘。这样的尴尬格局下,所谓建立查处违建的“长效机制”,理所当然就成为一句苍白乏力的口号。

(作者: 王景曙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