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一时瑜亮 林彪与粟裕的不同之处

发布时间:2010-07-12 11:1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同处1:两人参军资历不同 条件不同

    他们的相识,应该是大庾整编的1927年10月,朱德将南昌起义余部编为七个步兵连,林彪、粟裕都是连级干部,一个是连长,一个是连指导员。

    不过,粟裕是才连跳两级上来的新手,到底有些稚嫩。林彪则是“老”资格的连长了,而且他还有两个过硬的条件,一是怀里揣了张黄埔军校文凭;二是有两位中共党内资历不浅,比他大十岁的“老革命”堂兄:林育英与林育南(林彪原名林育蓉)。他能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就是这两位老兄引导、支持的结果。

    林育英更是了不起的人中龙凤,后来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回国,解决长征路上毛泽东与张国焘之争,“腰斩”了张国焘的最高领袖梦,迫使他取消了“第二中央”,不得不带部队北上,与毛泽东再度会师握手。

    毛泽东对林育英的感念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任命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即后来邓小平接替的职务),而且在林育英病故后,他与朱德等人一起亲自为他抬柩送葬,还极为罕见地亲笔题写了墓碑之名。

    林彪有这些得天独厚的外因,再加上自己“九头鸟”的因素,能比粟裕早一步脱颖而出,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时候,既然都是连级干部,才二十来岁的青年人,难免有与战友比拼战功的心思。林彪总随身带着一个神秘的小本子,常常独自写写画画。聂荣臻回忆说,他曾看到本子上尽是历次战斗歼敌和缴获的数字。

    多年后,林彪对自己与粟裕的这一段经历还记忆犹新,也很服气。他回忆说:“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 但林彪很快就从小小连长“高升”而去,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员、军长、军团长,一路高歌猛进,成了毛泽东的第一干将,也成为粟裕的上级。

    这除了上述外因,还有两个内因,也都与他“九头鸟”的精明强干有关。

    一个是他的确肯动脑,会打仗。

    但井冈山上会打仗的人不能说少,正如天下从来不缺千里马,只是缺少相马的伯乐一样,别的将领就没有林彪这么幸运,有一个接一个的上好平台展示自己。这就牵涉到他的第二个内因:会来事。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