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洪波涌起一书生:郭沫若的黄埔生涯

发布时间:2010-07-07 14:50  来源:人民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组图:洪波涌起一书生——郭沫若的黄埔生涯 (3)

结缘黄埔 投笔从戎

  由于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都是孙中山亲手创办,两校校际交流十分频繁,郭沫若也因此经常应邀到黄埔去,和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的左派国民党人邓演达亲密接触,共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郭沫若比周恩来年长6岁,比邓演达年长3岁。郭沫若以他特有的才华和过人的政治素质,经常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主张,使周恩来和邓演达对他十分尊敬。此时的郭沫若实际已在为黄埔军校效力,并兼任黄埔军校的教官。后来又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昌政治演讲班担任政治教官。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更是北伐的急先锋。此时,胸怀“北伐不成功,决不回广州”凌云壮志的郭沫若,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踏上北伐的征途。

  一介书生,戎马出征。7月20日,在广州的四川革命同志会专为郭沫若举行了壮行会,郭沫若头戴大军帽,腰扎武装带,一身戎装,显得格外威武。

  出师北伐途中,郭沫若精力旺盛,经常是跑步在行军途中,每到一个站口,他总是提前到达,替大家寻找宿营和中休地点,有时还为大家烧菜做饭,翻山越岭,日晒雨淋,历尽艰辛,把宣传鼓动工作一直做到激战的前线。

  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此时,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以排山倒海之势迸发出来,郭沫若也备受鼓舞和震撼,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很快,他被提升为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军衔晋升为中将。由于主任邓演达工作异常繁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内,总政治部的工作实际由郭沫若代替邓演达主持。郭沫若在后来的文章中回忆说:“邓择生(邓演达字,编者注)高兴得到我这样的一个人做他的下属,但他仍然要把我当成‘军师’一样敬重。”可见他们之间的熟知与默契。

  北伐军占领武汉,标志着武汉实际上已成为革命的中心和大本营。国共两党决定在武汉建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由邓演达兼任校长。邓演达仍然特聘他的亲密“军师”郭沫若担任军校政治教官。

  1927年2月,武汉分校正式开学,郭沫若以极大的热情在做好政治教官的同时,更多精力还要履行北伐军总政治部的工作,他忙得不亦乐乎,频繁奔走于武汉、上海、九江、安庆、南昌等地。而就在这期间,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蒋介石篡夺革命成果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他先后制造了一系列反共和篡权的事件,郭沫若对此十分气愤。

  适逢由朱德主持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也要举行开学典礼,由于蒋介石急着要“亲自训话”,典礼于?2月28日在南昌提前举行。太阳出升不久,学员们都到简易大礼堂集合。外面传来一阵叽咔叽咔有节奏的皮鞋踏地声,值日官大叫一声“起立”,蒋介石、李烈钧、邓演达、郭沫若、朱培德等向礼堂鱼贯而入。只见蒋介石左手挟黑皮包,右手拿文明鞭,身穿灰色马裤服,肩扛特级上将军衔的肩章,腰扎加有斜肩的皮带,腿裹黑色裹腿,脚穿黑皮鞋,面孔严肃。

  朱德照例先介绍了军官教育团的筹备工作,之后请总司令“训话”。

(作者:柳 林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