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别“捧杀”状元也别“棒杀”状元

发布时间:2010-06-30 07:55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毛建国

又是一年揭榜时,各地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们纷纷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相关人士提醒,别过度热炒捧杀状元(6月28日《解放日报》)。

所谓状元“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无外乎两层意思:一是状元的成就不尽如人意;二是状元多是通过死读书而来的。这种判断显然是错误的。

报告中说,1000多位高考状元中没有成为“顶尖人才”。问题是,到底何谓“顶尖人才”?就从政而言,难道官至极品、位居宰相就是“顶尖人才”?即使封建时代恐怕也很少有人这么认为。报告有意无意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便这1000多位状元不是“顶尖人才”,但也并非平庸之辈,恐怕多少还是有点成就的。

一谈及状元,就有人想到死读书、读死书。在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此类现象或许的确存在,但这并意味着所有的状元都是通过死读书获得高分的。一些高考状元其实本身很优秀,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他们中的许多人兴趣爱好都很广泛,对社会的关注度、参与度较高。如果轻率给状元贴上死读书的标签,这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难道我们考上大学都是通过死读书得来的?

过度追捧状元不对,但轻易否定状元更不对。 一个人成为状元有着偶然性,但偶然中有着必然。在这场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起码证明了他们的能力和付出。否认这一点,就不是正确的辩证的看待问题。

不要捧杀状元,更不要棒杀状元。如果说捧杀体现的是一种社会浮躁,那么棒杀状元更是轻率和盲从,危害更大。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