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别把“高考状元”炒糊了

发布时间:2010-06-27 08:27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5月,高考前夕,一款名为贴身侍卫的学习短裤在市场上备受争议,原因是内裤包装盒上印的不是什么大牌明星,而是五个2009年各地的高考状元,更雷人的是买这款内裤还会附送一本由状元们的经验汇总而成的所谓夺冠秘籍,黑白印刷本,约一万多字,据说全部由状元们撰写。(6月25日央视《新闻1+1》)

 这个七月又是一个热浪滔天炒“高考状元”的热闹季节。金榜题名时,“高考状元”花落千万家。于是,“高考状元”成了“香饽饽”,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吃一口。

 官炒高考状元“有看点”。一个地方出了一个“高考状元”,当然不仅仅是家庭的荣耀,同时也是地方的教育发展政绩。于是乎,一些地方官员乐此不疲地来炒“高考状元”。给予高考状元重奖,组织高考状元巡回演讲;地方媒体为此开设专栏、专题,进行跟踪报道。结果,高考状元都成了“筐”,人人都想往里装。

 校炒“高考状元”为的是“聚焦点”。学校出了“高考状元”,当然引以为豪,感到骄傲与光荣。适当地宣传一下也未尝不可。可是如今的一些学校,把“高考状元”当作是“教育有方”,展示校方实力的活广告。通过大炒特炒,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以此作为学校的一次最佳招生广告,从而无形中争夺优秀的生源。所以学校千方百计去包装“高考状元”,通过大肆炒作达到“赚了今天,赢得未来,载入史册”的目的。

 商炒“高考状元”“寻卖点”。当今商业可以利用一切能赚钱的思维考量一切,并借助能借助的一切噱头圈钱。“高考状元”自然也成了其“盘中餐”。五花八门的“商业策划”目不暇接:状元礼品、状元保健品、状元宴……

 自炒“高考状元”“势利点”。一些“高考状元”本人及家庭,自己也乐此不疲炒作自己。想通过炒作自己来自我炫耀,同时又能从利益中分得一杯羹。

 大肆炒作“高考状元”是利益博弈下的利益争夺战,是社会浮躁心态的反映。“高考状元”不是“芙蓉姐姐”,不是“凤姐”,不是商业盛宴中的“味精”。如此你炒我炒大家炒,最终会把“高考状元”炒糊了。

  (汪代华)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