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是明摆着的,社会舆论公众也多有质疑,但北大似乎无动于衷,原来只是公众“一厢情愿”,以为北大真的是要揽贤才,开教育之新风气,只是办法、措施不得当、不得法而已。但若换个思维方式,也就豁然开朗。北大原本就是想通过这一制度,预先把各中学一流的学生抢过来,以补一流生源流向其他名校而致自己空乏的不足。如此不厌其烦搞校长推荐,目的全在于争抢优秀一流生源。
良愿未必收获善果。如果优秀考生看不上北大,他未必愿被推荐,先被推荐却真考了高分也会移情别恋。因而,在既定的框框内,如何改、如何变,也改变不了原本的命运。北大若真想打破现有招生格局,重现国内一流高校均势,乃至跻身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之列,何妨步子迈得大一些,重拾当年的教育精神与气度?
不能说现有高考制度培养的都是答题高手,但确实挡住了一些偏才、怪才、有潜能的贤才也是事实。在密不透风的高考录取制度下,给这类人才另辟一条通道,即是教育的活力和张力所在,即是为中国的创造力、创新力蓄积力量,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题中之意。
假如北大允许学生自己推荐自己,是高才还是滥竽全凭真水平、实力说话,敢录过不了面试关而有真货色的农村孩子,敢录那些有极深创造、创新潜能而其他学科平平的学生,敢录那些真正的偏才歪才,那北大迎来的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一流高校格局?将引领中国教育怎样的发展方向?这种揽才方式,才是国家、社会最期待的,北大何妨朝这个方向倾力一试?(乔子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