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毛泽东对庐山会议的最终态度

发布时间:2010-06-1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纷争的缘由

    应该指出,在庐山上与“秀才”们发生纷争的不只是上述几个地方负责人,还有其他人,矛盾是复杂交错的。不过,上述纷争确实比较激烈,有代表性。那么,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矛盾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秀才”们对“大跃进”及纠“左”的看法跟一些地方负责人存在分歧

    在“神仙会”阶段,“秀才”们在坚持深入纠“左”方面积极活跃、协调一致,表现出很大能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秀才”们坚持纠“左”最主要的活动是起草《庐山会议诸问题的议定记录》。五个“秀才”都参加了起草组,而且承担主要任务。《议定记录》的初稿,系统地对“大跃进”的错误提出了尖锐意见。17日起,小组重编后,重点讨论下发的《议定记录》和彭德怀的信。在开头的两三天里,批评者的矛头针对《议定记录》的多,针对彭德怀的信的反而少。可以说,大约在20日前,《议定记录》成为“秀才”们与维护促进“大跃进”的地方负责人矛盾纷争的焦点。

    “秀才”们另一个坚持纠“左”的表现是对彭德怀、张闻天等表示了支持。据胡乔木回忆:“神仙会”阶段,张闻天曾几次到他和田家英、吴冷西等的住处小坐。他们对国内形势的看法比较接近,都主张认真总结“大跃进”的教训,以便彻底纠正“左”的错误。彭德怀的信印发后,18日,“秀才”们私下谈到彭德怀的信,都很感兴趣,觉得信的内容很好,观点跟他们一致。在彭德怀的信受到指责时,“秀才”们则多以不同的方式表示支持。19日的小组会上,胡乔木发言为《议定记录》辩护,“他完全没有提及彭德怀的信,但实际上是支持这封信的”。20日的小组会上,李锐发言说,彭总的信把一些意见提出来作为对立面,引起大家深入讨论,这种精神是好的。在小组会上有人批评彭德怀时,吴冷西也三次起而为之辩护。两股坚持深入纠“左”的力量有了信息的交流和精神的认同。

    反观一些地方负责人,特别是1958年热度较高、错误较严重的地方负责人,在庐山会议前期的发言中,认为问题不太大,而且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认为当时的问题是纠“左”泄了干部、群众的气,应该鼓足干劲,继续“跃进”。面对“秀才”们积极主张纠“左”,他们起而反击。田家英判断:另一派的司令部由柯庆施、李井泉等挂帅,他们组织人攻击《议定记录》,攻击彭德怀的信。有人在23日后的批判中把“秀才”们与彭德怀并列,说他们一个鼻孔出气。

    纷争的一方集中地出现在毛泽东秘书这个范围里,也表明应该注意“秀才”们所具有的特殊身份

    “秀才”们伴随毛泽东左右,便于了解毛泽东的意图和动向,也有更多机会向毛泽东传递信息,施加影响。“大跃进”时期,毛泽东多次派秘书到地方上作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秘书们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他的判断。在与地方负责人的纷争中,田家英、李锐、陈伯达采用了写信和送材料的方式,吴冷西则当面向毛泽东汇报。

    除了接近和影响毛泽东,“秀才”们还利用特殊身份,试图对会议的走向加以影响。田家英曾提议,一是由胡乔木在会下同有关的省市区委第一书记和部委负责人接触,劝他们也交心,作自我批评。胡乔木做了,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二是由胡乔木把小组会气氛沉闷、谈失误阻力大的情况向杨尚昆反映,请他再向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报告。胡乔木也做了。

    “秀才”们与闻最高决策的便利和他们的积极活动,给纷争的另一方以压力。也正因为对手是毛泽东身边的人,他们更是不得不争。毛泽东点破了他们的心态。7月17日,毛泽东谈到双方的“官司”时,对“秀才”们说:他们(各省市区负责人)在当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都有保卫自己劳动果实的本能。

    与“秀才”们相对,一些地方负责人也在积极地对毛泽东施加影响。6月29日、7月10日、7月22日,毛泽东同大区负责人进行过重要谈话。特别是在22日的谈话中,一些地方负责人竭力影响毛泽东。柯庆施、李井泉对纠“左”表示不满。他们说:现在小组会反对“三面红旗”的话多了,有些人开小差了。柯庆施说,现在很需要毛主席出来讲话,顶住这股风,不然队伍就散了。“三面红旗”、“队伍散了”,这些是毛泽东最为关注的,进言命中要害,促使毛泽东下了“反右倾”的决心。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