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世博和中国 谁成就了谁

发布时间:2010-06-11 07:01  来源:东方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着上海世博会游客入园人数突破1000万,本届世博会终于渐入佳境。但是随着世博会的深入,有一个话题始终在百姓间不断争议,究竟是中国成就了世博,还是世博成就了中国。

    客观地讲,世博会并不能算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国际盛会,其在国际上的地位,远不如奥运会,甚至不如世界杯足球赛。实话实说,在昆明园艺世博会之前,我根本不懂世博会为何物,在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之前,我也根本不了解世博会的举办周期和目的。而我,包括中国的很多人,对于世博会的了解都是在这几年来随着世博会的建设和宣传不断积累起来的。而正是这样一个世界并非第一线的国际活动,其规模和影响力都极其有限,甚至一度走到的边缘化的地步。而我们也能够公认,正因为中国对于本届上海世博会的大力宣传和投入,把这次上海世博会重新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与世博新的生命。

    因此有人便开始算起小算盘,上海本次投入巨大,但收入未知,在为世博会付出诸多,为世博会带来诸多的同时,我们似乎一直在做一笔亏本买卖,付出巨大,收入寥寥,由此引起众多人唏嘘不已,认为中国人这次当了冤大头,赔本赚吆喝。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世博会并非一个深不见底的枯井,扔下一块石头都不见响声,相反,在中国为世博会付出的同时,也从很多方面得到了世博的很多收益。

    首先是建筑方面。众所周知世博会的国家自建馆的定义,是指各参展国出资建设的场馆,但实际上很多外国自建馆的设计、建设都是由中方负责并承担。例如本届世博会受到热烈欢迎的德国国家馆,其建筑理念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建筑理念,在设计中应用到了一种3D的设计方法。而在之前,这种3D的设计方法在国内鲜有应用且鲜有设计单位有能力完成。正是德国馆的设计任务,让设计单位几乎从无到有,从学习到实践,慢慢将这种3D设计技术引入到了日常工作中,并在中国的设计行业中广为热传,高速带动了设计技术和设计平台的推广和升级。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即便中国的建设能力早已世界前列,但凭借世博的承建任务,让我们更好的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其次是作风方面。我们一直感慨国外的高品质,也一直为国内屡见不鲜的豆腐渣工程唏嘘不已,这很大程度取决于一种对待工作的作风态度。本届世博会日本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日本馆是一座由日方自主设计、建设的建筑物,中方只是承担了监理的工作,但日方在配合简历的过程中所做的配套工作着实让我们的监理人员大吃一惊。他们严谨的自我检查,严格对监理的工作进行跟踪拍摄,并要求监理对每一项工作验收进行签字留影,严谨和细节到每一个关节的作风,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大有感触,这多我们的质量也一定有所推动。

    再次是文化方面。中国的GDP屡创新高,也已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国人素质也一直为人诟病。本届世博会,用消极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国人素质的现行会”,乱扔垃圾,大声喧哗,不守秩序,随意插队,谩骂动粗,在世博会几乎天天可见。而世博通过镜头将这些场景一一反映在公众面前,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很多问题,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或许会作为传统习惯而被忽略,但当我们真的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感到羞愧的时候,那或许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最深刻的鞭笞和训导。也相信这届世博会,能够让很多国人清醒,对自己的行为汗颜,为自己日后的素质加分。

    世博会和中国,究竟谁成就了谁,在很长时间内或许都会成为争议的话题。我们尽举国之力办世博,究竟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回报,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我认为,世博会即便没法给我们带回可以量化的经济效益,但其对我们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改变,才是真正无价的、宝贵的。或许在世博过后若干年,当我们回看世博,重新评估自己,或许才会发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也已经实实在在的反应在了自己的生活中。(阮辰旼)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