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针对地铁高峰的价格杠杆,结局是否也会如此,还是真能达到平峰效果?不妨结合具体实际分析一番。
地铁上下班高峰期的乘客,大约由这样几类人群组成。其一是铁杆的无车上班族,这是主要部分;其二是私车限行族;其三是偶然乘坐地铁办事者;其四是旅游购物者,其中又以外地来京者为主。各类人的比例具体是多少,有赖于科学调查研究。倘若一视同仁,全都提价至每张5元至6元,则不仅达不到效果,更犯众怒。因为前三类乘客是刚性需求,除非地铁票价高到离谱不堪忍受,或地面公交也能跑得和地铁一样快,他们仍然会选择在高峰期乘地铁。高峰期的旅游购物者所占比例需要具体调查,但无论如何未必高,即使错峰出行也对平峰作用不大,反而会落得个首都歧视外地人的骂名。
建议者或有某种先见之明,说持交通卡人群不在提价之列,单次购买车票者才是被杠杆的对象。这会形成什么导向呢?就是引导前三类人群都去办交通卡,大家这一办,就又起不到什么实际效果。当然也有人不办或办不了,主要是外地来京游客,还有一些懒人。但懒人幡然醒悟后,也会去办卡的。结果还是只落得个让外地人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