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骆马湖”更名的“语意政治学”

发布时间:2010-05-26  来源:长沙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就告诉我们,地名更改不是某些人一厢情愿、拍拍脑袋就能改得了的。虽然它可以短期内聚集相当的新闻效应,但最终结果反而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打回原形、维持原判”。比如这次的骆马湖改名风波后,俗气的犹如麻将桌上的“马上湖”广告牌,早已不知踪影。据说,这次主导改名的并不是人们主观臆想中的地方官员,而是所谓的“旅游策划大师”和一些地产商,政府一直很谨慎,并未认可。

 这注定了这次改名不过是出滑稽戏,翻不了什么大浪,不过是些旅游企业和房产企业耍的噱头,玩的文字游戏,而看现在情势,没准等于玩火,最后还得砸自己手里。不过,既然戏已开幕,就得从中悟出点道理,不然岂不愧对演员?

 假如,我们以最大的善意揣测,骆马湖更名真的只是一些商人投机取巧、揣摩上意,最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那么提供给他们揣摩机会的现实土壤,也不容小觑。比如,官场将趋吉避凶趋利避害显化的事例,就有长春市某法院门前高悬的“辟邪宝剑”,及河南宜阳县国土资源局门口内嵌的巨型八卦图。骆马湖改名其实正是和这些风水“地标”一脉相承的,不同的,只是改名体现在文字修辞学和语义学上,却一样都不隐晦,都是赤裸裸的权力美学的体现。

 在这里,读懂官场。这些虽然只相当于权力场域的镶边或花饰,但是都在点滴处将建筑政治学和语意政治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唯一不同的是,这次骆马湖改名,当地政府人员没有直接高调参与和推动,可并不代表他们完全不知悉此事。那些公交站牌和大型户外广告牌矗立之处,未必没有他们的默许和容忍,甚至是静观其变的潜性试探。

 地名是一种文化遗产,这是国际共识,随意改变地名往往会给文化传承带来难以弥合的裂痕。类似骆马湖这样的具有文化名片效应的景区,它与人们的联系不仅在生态上,而且在文化上,在情感上,都与当地人血肉相联。它不是属于政府或某个管委会或某个楼盘开发商,而是属于全民。包括更名在内的开发,必须交由全民进行公告讨论。这才是正道。(邱果果)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