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的骆马湖啊,一望无穷,站在那湖岸上,从西望不到东。秋水养肥虾和蟹,碧波怀抱菱和藕,丰收的渔歌一声声唱到我心中。”2005年,歌唱家宋祖英唱响了这首《清清骆马湖》,一时间,美丽的骆马湖成了古城宿迁的一张名片。可是,最近当地却闹起了一场骆马湖“改名风波”:有人擅自把湖名改成了“马上湖”!原因据说是因为“骆马”谐音“落马”。
改名似乎是提升形象,改变际遇的第一步。在电视剧《手机》中,想要创业的于文海就想过给自己改改名字:他觉得于文海的名字太“囤”了,应该改为于进海,鱼进了大海还不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且,于文海还鼓励牛彩云改名字,但牛彩云挖空脑袋、绞尽脑汁想出的只是“牛得草”这个名字,还不如牛彩云来得质朴、形象。看来,改名的冲动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不管实际的效果如何,至少能够带来良好的心理暗示。
一个人改名也就改了,问题不会很大,顶多就是别人叫起来麻烦,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的外部影响。但地方就不一样了,一个地方有众多的人口,有悠久的历史,它的改名不像一个人改名那么简单,也不能那么随意。一方面,名称变动会造成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名字的变化也通常意味着历史的失去和文化的流失——虽然,地名只是指代具体的一个地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名称已经有了独特的意义,这个意义是其他新地名无法体现的。
就像,“骆马湖”改成了“马上湖”。其实,无论是从指向还是意境来说,骆马湖都能给人更多的感受和遐想,反而“马上湖”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这种吉利的兆头可能是改名者想要获得的,他们认为历史传说可以在随后的介绍中详细说明,甚至他们认为这种谐音修辞也是文化的一种,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文化虽然能够包容很多东西,但文化也是可以分出层次的,对于地方文化来说,过于功利、浮躁的文化更似文化的泡沫——看似光鲜,但实际影响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