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房地产被公认为暴利行业,中国的富豪当中相当一部分都出自房地产业。但是,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开发企业,获得的利益却大相径庭。基本的情况是,民营和外资开发企业,一般都是赚得钵满盆溢,而国有开发企业却未必能够取得这样的效益。
此前我们一直认为,央企大举进军房地产市场,也是冲着暴利而去,并且利用强大的资金实力、人脉关系、企业地位等,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优势,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据北京及上海产权交易所显示,虽然截至目前已有11家央企公开挂牌转让旗下的房地产业务,然而,到交易截止日,却没有一个接盘者。
那么,为什么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务会没有接盘者呢?
相关专家认为,这可能和刚刚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关,前景不明朗,很多原本有意接盘的企业不得不选择暂时止步和观望。毫无疑问,这是目前最冠冕堂皇也最容易被人接受和认可的一个理由,毕竟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贸然接盘,可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更何况有关方面将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的说法,也是不绝于耳。
但是,这是否是无人接盘最根本的理由呢?我看不是。因为,尽管此轮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十分严厉,且没有见底。但是,如果央企转让的地产业务有获利空间,我想,还是有企业愿意冒这个风险的。在上一轮调控中,尽管房价出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当少数开发商因为资金周围不灵而被迫转让业务时,仍然出现了许多接盘者。
从目前商品房供应的现状看,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现象并没有因为房地产新政的出台而明显改变,供不应求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也就是说,如果央企转让的业务不存在成本和利润严重倒挂的现象,是不可能没有一个接盘者的,也不可能一个冒险者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