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世博让我们化蛹成蝶

发布时间:2010-05-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世博会大幕开启,国人对世博的热情,在沉埋了百余年之后,已经火山般喷发。第一次走进中国、走进一个发展中国家的246家参展方,与数十万中国观众开始好奇地互相打量。当国际参展方面对中国人异乎寻常的热情,当中国观众一下子面对如此丰盛的国际先进科技与文化大餐,主宾双方除了惊喜,也还有几分不知所措。

 世博给了我们梦想的力量。它能让全人类暂时搁置种族、文化、信仰上的分歧,它温情地拢在怀里的,有富国也有穷国,甚至还有战火中的宿敌。1986年的温哥华世博会曾出现感人一幕,当美苏两国首脑因冷战纷争而在国际会议不欢而散之际,两国青年人却举着对方国旗微笑着出现在世博闭幕式,赢得满场掌声。

 世博也给了我们现实的观照。我们从奇幻的世博魔镜中,不光看到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看到全人类为寻求应对之策在世博会集思广益、奇思妙想且抱团取暖的不懈努力,也看到别人眼中、世界眼中的我们自己,或许有前所未有的美丽,同时也发现我们还不那么完美,还有诸多差距将令我们汗颜和反思……毕竟,我们还在“发展中”的状态。

 世博会是一个大课堂,无数人曾经从中重塑人生观、世界观。我们通过世博会睁眼看世界,也在睁眼看自己,在这样理性的观照中,开始新一轮的国民教育、现代意识的启蒙与对国民素质的反思——这一切,对国人而言,可能是上海世博会的终极意义。

 世博会已经教育和启蒙了几代率先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它曾是中国眺望西方的望远镜,中国人从中感受现代文明无坚不摧的力量,目测与世界的遥远距离。1851年伦敦世博会,代表中国的那12包精致的湖丝,与琳琅满目的蒸汽机、农业机械、纺织机械相比,如同一个曾经自信满满的手工业者,在工业时代那些庞然大物排山倒海的力量面前,唯有明日黄花之叹。

 而今,世博会近在眼前,中国人热诚为世博设下东道,美轮美奂的一轴四馆,出色的协调能力与建设速度,空前的规模,整个上海甚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奇迹般的成就,都会让世界为之惊叹。与一个半世纪前“12包湖丝”时中国与世博的邂逅相比,上海世博会展示的中国,早已天翻地覆。

 辗转一个半世纪后交付中国手中的世博会,是光荣的使命,沉重的责任,也是生动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城市学习如何低碳,国家学习如何开放,政府学习包容精神和法治观念,国民学习反省意识和互尊互谅,孩子们学习创新、突破和成长。当年日本的大阪世博会,几乎一半以上的国民都来观看,震撼了一代日本国民。上海世博会是否也能让我们的视野跨越千山万水,接纳五湖四海,经历一次醍醐灌顶般的思想洗礼呢?

 “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的这句话,我们深以为然。

 中国梦博、参博、申博、办博的历程,是全体中国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不断深化的过程,意味着中国在世界面前从古老到新生,化蛹成蝶,凤凰涅槃。在这个过程中,宽容别人挑剔的打量,当“蛹”的不完美袒呈于阳光下时,包容、反省并改善,然后,我们才会拥有“蝶”的自信、坦然与翩翩风度。(李泓冰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