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抗震捐款“无形财富”如何加以利用

发布时间:2010-05-03 06:54  来源:人民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玉树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一下捐出数十亿人民币。同支援汶川抗震一样,这一行动也被公认是“古来少有、世界罕见、感天动地”的壮举。在这两场捐款大行动中全国各界人士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境界,被公认是“除了巨额捐款之外的另一笔奉献给全社会的巨大的无形的‘财富’”。

 两场捐款大行动,波及全国、上亿人参与。很多单位、很多人(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世界各国及友好人士)不用宣传发动,主动解囊相助,甚至靠乞讨为生的乞丐、生活艰难的残疾人也毅然地走向捐款台。他们的捐款,少则几元、几十元,多则上百万、千万甚至过亿。其义举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值得中华民族儿女引以为骄傲和自豪。正因如此,近日来,不少人士纷纷建议:地震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奋不顾身抢险、全力以赴重建家园,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大力表彰和弘扬这种可歌可泣的伟大抗震精神同时,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世界各国及友好人士)掀起的这两场史无前例的大捐助活动,也应当认真总结回顾,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认真总结表彰汶川、玉树大地震救灾捐赠大行动,意义深远。汶川地震捐款后,有人曾向媒体提问:这么轰轰烈烈的壮举、这么生动的教育题材,为什么不认真总结表彰?对于为什么要总结表彰抗震捐款义举,他们这样认为:很多人成千上万甚至超亿元钱都捐出了,他们绝不是为了图个表扬,而是想把这笔不见形的财富留给社会,留给后代。

 全国人民支援抗震捐款义举,是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生生教材。我们应当认真回顾总结,把典型挖掘出来,把传统美德弘扬开来。媒体可以通过深入采访,写出回肠荡气的报道;民政部门可以对捐款单位或个人进行造册登记,然后再由国家有关部门汇集成书或见报,保存下来;教育部门可将其编入中小学教材;此外,还可以建立标志性纪念碑,教育后代。

 一个民族需要有一种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扬名于世、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这一传统得以不断升华、提高。支援汶川、玉树地震捐赠大行动,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认真总结它,宣传它,将使它光彩夺目,香飘万里,流传千秋!

(作者:罗昌爱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