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荟萃,盛举共襄,5月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园,全世界的目光都将聚焦于此,目光所及,是举世珍奇。
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预言了“上海世博”,并指出思想文化的“展示”比物品的陈列更重要。世博梦升腾下,蕴含着的是国人对国家振兴的期待,文化交流的希望。而今天,夙愿得偿,喜悦充盈。
文明在于共享,共享需要平台,而世博会的应运而生,承载起了文化交流的厚重希冀。多国宾朋来聚,没有人种、国籍之限,共同见证人类大观;世博园区内,矗立着特色各具的博物馆,弥目的是各国风情、科技设备,扑面的是多元的文化气息。交流、共汇、多赢,成了涂抹在世博墙台上的底色,而每种文化打照在上边,都呈现出绚烂的色调,冲击着我们的观感与心灵,也刷新着你我的旧有观念。
和而不同,是文化共生的基本法则。世博正是以它对文化精粹的包罗,隐射了文化“和而不同”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杂技、长城、茉莉花等中国专属的文化符号,可以与千形万象的世界风相互映照,让世界文明的结晶接踵呈现。而它们的风格各异,又增添了展览物的绮丽溢美,丰富了它的内蕴,让多元之美发出不灭之光。
对于世博发展这么多年,历久弥新的原因,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曾作出解答:“世博会经久不衰的秘密,在于承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是的,世博会的意义绝非“流星划过的灿烂”,而是延绵悠远;不是文化显摆的浮躁喧嚣,却是借鉴反思。在八九十年代,当“可持续发展”成为深刻的人文课题,世博也将眼光投向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而和平、发展、公平,则是贯穿在世博文化的恒久主线,影响深广,也让世博的文明风向标作用更能发挥尽致。
这次上海世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被置上世博引导的公共议程。当奇观胜景围绕着“城市”,产生紧密的文化关联,那么对人们的洗礼,不止是眼睛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城市建设难题,本来就需要向公众道德自律求解;而世博引发的人们思考和启迪,无疑是纾解疑症的良方。
世博滋养社会的文明,是体现于各个细节的。就像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人们谨守自觉,待人以善,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而社会也积极维护良性的生态,完善公共设施,营造文明的风气。这些看似都是“世博之外”的,但精神内核,却与世博会文化深深吻合。
阐释“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滋养和平发展的文明气度,世博会是世界的节日,也是你我的愿望寄托。(佘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