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12日晚,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如是说(4月15日《长江日报》)。
有关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题一直争论不断,但是笔者不想谈中国有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是与非,只是对这位北大原校长的客观评价很感兴趣,想谈谈自身的感受。
报道中,许智宏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他还说,现在的北大与耶鲁相比,论文数量上的差距不是那么大了。但他认为,中国整个大学的软环境建设,都没法和国外一流大学比。中国在这方面和世界一流大学相差“很远,很远”。这些客观的评价,可以说直指当今中国大学急功近利、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病灶。
这位令人崇敬的卸任校长,能够对当今中国大学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可嘉。可是,当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话呢?从网上的一些个人简历中可知:2004年9月2日上午的开学典礼之后,许智宏对北大3000余名研究生新生做了校情报告。他从北大形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规划》的背景和规划的内容讲起。他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北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全体北大人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规划》提出两步走的战略设想,从1999年到2005年为第一阶段,从2006年到2015年为第二阶段,2015年北京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此时的“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言论,与彼时的“2015年北京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报告,其调子的高低对比可谓鲜明。可见,这还是教育的行政化在左右着校长的思想。大学校长,也是官员,是官员就要遵循官场上的“政绩规则”。当官的“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处处体现出规划和目标,让人看到所谓的“政绩”,至于规划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等实际问题,能看不见就看不见,看见了也难免会“选择性失明”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学要“去行政化”。想,哪天我们的现任大学校长,也能像卸任校长这样,真正触及到大学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教育的去行政化也就指日可待了。(崔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