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日前,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如是说。(4月15日《长江日报》)
这其实并非新见解,凡是比较清醒,不被光闪闪的表象晃花了眼睛的人,只要不是别有居心,都有这种强烈的认知。让人疑惑的是,许先生居然在一次“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上,撇开正题,跑起火车来,大谈特谈一流大学的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许先生说得很明白:“一流大学是拿钱堆出来的。”照此逻辑,结论就是:中国没有一流大学,不怪别的,只怪投入不足。这很有点推卸责任的嫌疑。
确实,国家投入的公共教育经费,存在着宏观上的整体不足,离既定目标GDP的4%还有距离,亟待提升。但是,应该看到,在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是教育的宠儿,逐年增大的公共教育经费这块蛋糕,很大一部分被高等教育瓜分,而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只是后娘养的,所得经费,少得可怜。这样一来,高等教育实际所获得的国家投入,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差距,是事实,但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这些巨额投入,是不是全部用于打造一流大学了呢?简单地梳理一下相关资料,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经费,真正用于教育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少之又少。
有媒体曾报道,中部某高校为聘请中央某部委一位局级领导为兼职教授,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里包了一个豪华大厅举行聘请仪式,中午宴请时,光主桌饭菜就花费1万多元。“这不算什么,我还看到过更离谱的。”有过高校任教经历的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邵鸿看过这个消息后,反应如出一辙。这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教育经费,并没有投入教学、科研第一线,而是无端地浪费了。
近几年各地爆出的豪华校门事件,相当典型地反映了浪费的严重程度。这中间,就有南昌大学新校区大门。那是由一组长达百米的水泥柱子构筑的,围成半圆形,包着一个大广场。也就是南昌大学,当时负债达到20亿元,每年利息就要1.1亿元。
更为关键的是,我国高校庞大的管理层级和复杂的利益分配,使本已捉襟见肘的教育投入进一步遭到层层盘剥,大量经费被滥用错用,甚至非法使用。这种状况,哪怕投入再多,中国也不可能产生世界一流大学。
许先生期盼中国尽早产生一流大学,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双眼睛只盯着教育经费,而不问经费是否用在了刀刃上,那么,再多的钱也堆不出世界一流大学。 (谢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