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12日晚,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如是说。许智宏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些急功近利的味道;中国整个大学的软环境建设,都没法和国外一流大学比。中国在这方面和世界一流大学相差“很远,很远”。(4月15日《长江日报》)
作为北大原校长,许智宏承认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首先等于是否认了北大是世界一流大学。我以为某些北大人的自豪感可能被损伤,不排除某些教育官员也觉得没面子。
其次给某些浮躁的大学泼了一盆冷水。现实中,有些大学要么把自己当世界一流大学看待,要么高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大跃进式口号。许智宏的理性言论,或许能让某些浮躁的大学清醒过来,认识到自己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很远,很远”。在我看来,某些大学与其高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不如脚踏实地先“培养一流人才”、“塑造一流师德”。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可以说喊了十多年,但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似乎还没有清晰的思路。许智宏认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向着这3个标准努力,或许中国大学就有了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的方向和路径。
但仔细分析,这三个标准还是比较模糊的。目前,在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思路还不太清晰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不妨先深刻反思一下,中国大学要向世界一流大学靠拢最应该抛弃什么——只有先抛弃坏的制约因素,祛除大学身上的病灶,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肌体走向世界一流大学。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中国大学也有不少另类一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就是坏的制约因素。
比如说,中国大学里的官多就是世界一流。“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中国大学里的这句流行语流行了多年,至今还在流行。这是中国大学官多的生动写照。用一位教授的话说,“官”太多了,就是“校长干处长的活,处长干科长的活”。大学官多之后,不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导致行政干预教学和学术,这怎么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呢?我想哈佛大学是不会被这么多的“官”管着的。
再比如,中国大学的学杂费堪称世界一流。2007年公布的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住宿费在万元以上,以可支配收入相对支付能力计算,是世界最高水平大学的三倍以上。大学生花费之所以高,就在于高校疯狂圈地大肆扩张,重外表重硬件而不重软件。据报道,2009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84万放弃高考,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高昂的学费。而高昂的学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阻挡了某些优质生源。
又如,发生在中国大学的抄袭事件算得上世界一流。尽管没有人统计过中国大学里发生过多少起抄袭事件,但从频繁的曝光率来看,绝对称得上世界一流。不但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教授有抄袭行为,而且近年来抄袭似乎不断升级,一些大学的主要领导也牵扯到抄袭事件中。频繁发生的抄袭事件,必然影响大学学术风气,不利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大学除了官多、学费多、抄袭多之外,负债多、腐败事件多等,也算得上一流。我以为,惟有先抛弃这些“另类一流”,中国大学才能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
图/唐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