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通胀预期会使短期需求上升,价格加速上涨,这提醒我们,要管理好通胀预期,防止炒作
“云南大旱,作物减产,部分农产品价格会涨十倍” 、“最晚在下半年将直接推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强力拉升物价”;“通胀时期,最好的抗通胀产品应该还是房子,购房可避险”……
近期,这些“预言”和“建议”在社会上流传。干旱、粮价、房价,当这些词汇和通胀预期挂上钩,似乎股市有了炒作题材,楼市添了上涨动力,一些商品的涨价也就有了合情合理的理由。
当前,对种种误导公众通胀预期的传言要保持高度警惕。就拿 “大旱通胀论”来说,虽然从旱情本身来看的确很严重,但受旱最为严重的云南、贵州、广西并非我国夏粮生产的主产区,仅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3.8%,对全国的影响并不很大。只要解释清楚,人们对这类传言就不会相信。但一些打着“对抗通胀”旗号,貌似“忠告”的炒作通胀预期,鼓励人们买房子、囤黄金等“投资”建议,往往难辨真伪,甚至引发恐慌。
大量事实表明,这种炒作会让公众产生非理性通胀预期,误导公众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会改变其行为方式,大量储备米、面、油,甚至购买房产、金条等,群体性的购买行为短期内会对这些产品和资产的需求上升,从而导致价格加速上涨,形成真正的通胀。而这些产品或资产的价格一旦形成上涨趋势,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从而进一步加大购买需求,导致通胀的螺旋式上升。最终损害的是发展大局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益的是少数投机者。炒作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具有杀伤力,管理通胀预期也是管理通胀重要的内容。
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价格总水平仍处于正常波动范围,近期并无通胀之忧。从总体上看,国内基本消费品供应充裕。当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粮食连续6年丰收,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消费品市场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重要商品政府储备充足,基本消费品市场总体供求形势宽松,应对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物质基础。此外,反映价格长期变化趋势的大宗商品和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均大幅回落。
这提醒我们,管理好通胀预期,避免由非理性通胀预期引发“羊群效应”,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求我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实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调控目标;另一方面,当前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热点,防止引起市场恐慌,人为加剧价格波动。(于猛 原题:通胀预期莫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