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映的电影《阿凡达》中,人类为了获取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发动了逼迫该星球原著民纳美人搬迁的行动。当人类的战争机器向纳美人的“家园树”逼近的时候,他们借助了一种先进的地图——根据融入纳美部族的人类科学家提供的信息制成的“人文地图”。
结合“侦察员”提供的信息,并在强大的3D技术支持下,这种“人文地图”将“家园树”及其周边的人文环境状况展示得无比清晰通透。这或许就是“人文地图”这种概念迄今为止最为具像的展示。
其实,像该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不仅仅存在于梦幻般的影像之中,在现实中,“人文地图”已经悄然装备美军。
“人文地形小组”部署伊、阿战场
美国专业防务期刊《国防》近来刊登了一篇题为《“人文地图”成为重要战争工具》的文章,称美国军方已经充分认识到经社环境、文化形态、价值观等人文因素对于赢得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暴行动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绘制包括诸如地区部落关系、种族渊源、宗教和语言在内的详尽的“人文地图”。
“人文地图”的绘制是美国陆军“人文地形系统”(HTS)项目的重要内容。该项目组织者招募了一批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将他们组成“人文地形小组”(HTTs)派往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担任作战部队的文化顾问,帮助指挥官们掌握和理解当地人文环境,以确保美军的行动更具效率。这些科学家在前线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采集当地人文环境信息,并将相关数据输入到“人文地图”的绘制软件中。
每支“人文地形小组”由五人组成,包括两名从社会招聘的人类学家或社会学家以及三名来自美军或联军的团级以上专家。根据美军方面提供的数字,截至2009年1月,共有27支“人文地形小组”被安排同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的作战部队共同行动。其中21支小组在伊拉克,6支小组在阿富汗。
《“人文地图”成为重要战争工具》的作者格蕾斯·简对于“人文地图”被应用于战场非常推崇。简援引弗吉尼亚州社会文化情报分析公司SCIA首席执行官斯文·约翰逊的话介绍了“人文地图”的优越性:训练有素的人文环境分析员可以迅速打磨文化事实并将之与地理空间数据合为一体,绘制出传统分析员通常不会考虑的地图。他们不仅会确定部落、少数民族和宗教派别的位置,还会记录下态度——某个民族的信仰和价值观——并对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或不容易发生某些行为加以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