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米价将上涨的信号不可等闲视之

发布时间:2010-03-27 07:41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南大旱可能影响全国米价”的消息,让人心惊。中粮集团大米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此次旱情对于国家的整体原粮价格肯定是有影响的,可能会导致大米市场的涨价。”媒体报道称,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出现大米价格上涨现象(3月23日《新京报》)。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无粮不稳,是一切治国安邦者的共识。这次西南大旱已经扰攘许久,其可能影响粮价,也应该是早在预料之中的事,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尽管人心浮动,但仍然不见有关的行政部门对此表态并推出相应措施。

 米价上涨,哪怕仅仅是作为一条“消息”,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比如这无疑会大大强化人们的通胀预期,而这种预期又可能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而物价的普遍上涨,又将更加“印证”了人们的通胀预期……市场和社会心理互相强化的这种“正反馈”机制,将会使经济出现不应有的震荡,也会使奸商之外的所有人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如果米价上涨的预期真的被应验,那后果当然会更加严重。除了通胀可能会给人们造成损失外,城市低收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必然会雪上加霜,甚至会滑落到温饱线以下。对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决不能坐视不管。

 为今之计,笔者认为,政府有关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有两条:一曰应急,一曰长远。

 所谓应急,就是政府应该动用自己手中掌控的粮食,抛向市场,平抑粮价。在这个方面,中国是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的。比如早在战国时代李悝治魏时,就创立了常平仓制度,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范蠡和《管子》也有类似的思想。汉武帝时,桑弘羊发展了上述思想,创立平准法,依仗政府掌握的大量钱帛物资,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平抑物价。

 需要强调的是,那些大型的粮食央企,应该把自己的社会责任看得高于利润,而不要把米价上涨看做大发横财的机会。一段时间以来,央企每每以共和国的“长子”自居,但“长子”是要为全家人挑大梁,遮风挡雨的。央企够不够“长子”的资格,这次米价波动,提供了一个鉴定的机会。

 所谓长远,是指去年大旱,今年又大旱,面对巨大损失,仅仅一句“xx年不遇的干旱”,是说不过去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问题,很少被提及,这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有关部门应该痛定思痛,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

 对“西南大旱可能影响全国米价”,有关部门应视为一种严重警讯,不能等闲视之。

(作者:郭松民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