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不必对“中国高校破产论”过分抒情

发布时间:2010-03-26  来源:红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特别是随着18岁到22岁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最近对记者表示,中国某些高校的破产危机并非耸人听闻。(3月24《中国青年报》)

在美国,据说政府都能破产,所以,大学破产这个问题,本就是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可是在我国这种现象却几乎不可能,就算如燕山大学和浙江大学都负债几个亿了,人家还是可以转行进入房地产大军的,卖地生财虽然有点违背大学的“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理念,但还有个“好死不如赖活着”道理不是。再加上相关部门的睁眼闭眼绝活,现在的大学正在“教育大跃进”的活动中亢奋着呢。

可是,因为学术腐败、教授不教、专家不专和行政化等现象太过严重,公众的理念中还是希望现在的大学“推倒重来”的。所以,武汉大学校长的这席破产之论在网上招徕了无数叫好之声,许多网友毫不抑制自己对于大学破产的抒情:让大学破产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可是在笔者看来,武汉大学校长的破产之论固然激进,可之于现实情况,却未必就是个“叫好又叫座”的说法。

最起码的,“哪些大学能破产”是首要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清楚,在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坊间也一直存在着“国进民退”说法。如此一来,我们又何以保证我国的高等教育界不会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所以,到头来那些濒临破产的大学,很有可能还是些没有“皇袍加身”的“野孩子”。而属于公办大学里的那些顽疾,还会继续存在。

另外,破产之后的债务问题,谁又该来偿清?调查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在2500亿元左右。具体到某个高校,欠债达到七八亿以上的学校也不在少数。那么,这些学校破产之后的债务又该谁来补偿呢,是教育部的私房钱,还是国家公帑?如果是教育部的私房钱,相信也只有仅有的几个部属学校的份儿;如果是国家公帑,纳税人答应不答应还是另外一回事。

再者,但凡是破产的事,都关系到地方的政绩与形象,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会轻易让本地的教育形象受损。即便到了十年之后没有学生可招的地步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地方政府还是会力保大学免于破产的。

最为根本的,大学破产不是解决大学问题与问题大学的办法。上世纪90年代初,大量国有企业破产,破产的结果就是更大的国有企业组建起来了;不仅如此,还在许多部门行业形成了强有力的垄断优势,在垄断的傲慢之下,国有企业本身的弊病不仅没有得到根治,反而会让国资委、发改委等部门更是束手无策,人家来“逼宫”时,补贴还得给,价格还得涨。具体到教育中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学的破产很可能会造就更大规模的学术行政化。

“大学破产论”代表了整个社会对于大学问题的一个基本看法,在这个看法中,朝着大学们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是可以的,可如果将“大学破产论”当作是根治大学问题的根本措施,则就太过一厢情愿了。(王传涛)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