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80后、90后代际术语应慎用

发布时间:2010-03-23 08:11  来源:人民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随便使用代际术语,深层里可能还反映了我们文化、思维的弊端:对个人价值的不尊重,以及随之而生的在语言使用中喜欢大而化之的概括和归类。

 不管是读报、上网还是听广播、看电视,都会发现“80后”、“90后”这些术语满天飞,而且很多在使用时不是在做代际分析,而是因为某个新闻的主人公正好是“80后”或者“90后”人。

 “80后”、“90后”(以及其他诸如“50后”、“60后”、“70后”等)都是代际分类的术语,多用于社会学、统计学中。如果在认真严肃的代际研究、代际调查的基础上使用,当然无可厚非;但在描述某个人的个人行为、个人特征时,随便统称“80后”、“90后”就非常误导。比如:最新在搜狐上看到的一个新闻“90后为挣钱生邪念,诱骗少女到外地卖淫被判刑”,讲的实际上是东北一个犯罪团伙的两个头目,她们是“90后”出生的女孩,叫燕燕和芳芳,抓获后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刑4年执行。

 我看了这个新闻以后,为“90后”感到义愤:难道“90后”的女孩都是这样的?或者,难道她们中干这行的比例,高于别的年代出生的人?除非拿出过硬的统计数据,我相信谁也不敢这么说。但是,我很少见到新闻在报道某个“50后”或“60后”出生的人的类似犯罪行为时,会起“50后……”“60后……”这样的标题。

 类似这样随便使用“80后”、“90后”的新闻标题还很多。你到网上输入“90后卖淫女被解救后恋上六旬老翁”,一看就知道这个新闻原来讲的是浙江海宁一个特定的卖淫女的故事;输入“80后少女自拍艳照上网招嫖”,把新闻搜出来看,才知道它讲的也是南京的一个有名有姓的具体女孩,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80后”。

 这些新闻(不管是负面新闻还是正面新闻)的主角,其实都是某个具体的个人,他们的言行其实没有代际的概括性、代表性,更不代表“90后”一代人的普遍行为特点。这些文章也没有进行真正的代际分析,可却偏偏起了这种大而化之的雷人标题。

 使用这样的标题,大概是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广告效应、轰动效应,因为现在好像“80后”、“90后”已经成为流行语,颇得社会大众的关注。但其结果难免造成以一个人代表一代人的错误,给人这个人就是某代人的代表信息误导。以上面那些新闻为例,我相信组织少女卖淫的女子或男子中,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比例,一定不比出生于80年代、90年代的小,因此这种笼统的称呼对90年代出生的人,是非常不公平的。

 除了这些反面的新闻,也有大量正面的新闻。比如:“80后/90后青年爱国主义……”,“80后/90后灾区献爱心”之类的标题新闻,其内容实际上多数也是讲某个或某些“80后”、“90后”人的行为。虽然是正面新闻,使用这种标题也是不适合的,给人以“80后”、“90后”一代的爱心、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代际特点的误导,好像他们的爱国程度要超过其他年代的群体。

 我不是说“80后”、“90后”这样的代际术语全部不能用,但我认为应该在科学地研究“80后”、“90后”的代际特征之后慎重使用,而不要抓住一个“90后”人、“80后”人的新闻就胡乱使用。

 如此随便地使用代际术语,深层里可能还反映了我们文化、思维的弊端:对个人价值的不尊重,以及随之而生的在语言使用中喜欢大而化之的概括和归类。(转自新京报)

(作者: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