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平息舆论怒火并不能消弭“地王”冲动

发布时间:2010-03-21  来源:红 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会刚刚闭幕,15日北京土地市场就涌现出3个新的“地王”,而且全部是“央企制造”。针对近日备受关注的央企“拿地热”,国资委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3月19《新京报》)

 无独有偶,2009年北京市财政收入完成2026.8亿元,有人通过计算发现,土地出 让金达到900多亿元,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土地出让金占到北京市财政收入将近一半”的说法。针对这一说法,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孟景伟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市财政收入不依靠土地出让金,土地收入80%用于民生。

 其实就相关情况分析,上述表示解决并不了眼下燃眉之急。按照国资委要求,这78家企业正在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有序”退出房地产业务。然而,国资委并没有透露具体的退出安排和时间表。值得注意的是,刚刚以2.9万元/平米楼面价拿下蓟门桥地块,并制造出北京单价“地王”的世博宏业,其控制人中国兵器也正在此次退出之列。国资委一位专家直言不讳,“央企退出房地产运作很复杂,不是“一刀切”的问题,比如有的央企有自有土地,有的已经拿了地,有的项目已经在建了,一下子叫停是很困难的事。”也就是说,央企好不容易争抢来的“地王”,目下既然已是木已成舟的“事实婚姻”,一时半会就肯定解除不了,只得论由其继续“复杂”“困难”“明日复明日”下去。至于“土地出让金占到北京市财政收入将近一半”的说法,孟景伟解释,第一,土地出让金去年900多亿元并不属实;第二,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且属于相对独立的两个预算管理体系,并不具备可比性。在我看,没有可比性不代表不能比,既然地方政府有这一块不菲地财并可开支用作公共财力,公众拿出来作不同“统计口径”对比你也没有办法。更何况,不同“统计口径”对比虽然无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科学性,却不无社会学意义上的合理性。

 退一步说,即便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也不代表民企就不会来争抢“地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为只要有房价涨价的预期存在,逻辑上“地王”争夺战就非但不会硝烟熄灭,甚至还有可能愈加“白热化”。即使我们悉信官员所说:“土地收入80%用于民生”又能怎么样?我注意到,对494.17亿元土地出让金用在何处,孟景伟表示,北京市土地收入完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除了20%用于弥补土地开发整理成本外,80%用于民生支出。而在我看来,假如没有这一块土地财源补充,在政府民生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属性、主要来自税收的公共财政收入自然就要“拆东墙补西墙”;换言之,既然财政收入有缺口,地方政府就不会停止卖地生财来弥补缺口以实现公共目的。

两会对高房价的诟病刚刚结束,以央企为龙头的国有企业就在北京大手笔竞拍土地争当“地王”,推动当地房价继续疯长。央企非常时期的非常举动自然触犯众怒,引发包括官方媒体在内的各路舆论强烈不满。针对北京土地市场3个新“地王”悉数被央企收入囊中,媒体公共舆论不仅把矛头指向对央企负有监管职责的国资委,还指向政府调控房地产价格的决心和能力,发出房地产调控到底是“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的质疑,甚至还有舆论指出央企顶风争“地王”已经由经济事件上升为政治事件,弄得不好还有可能威胁社会稳定。舆论指责拍卖土地的地方政府和积极竞拍的央企,实质上是在联手哄抬地价大发横财,让普通百姓离住房越来越远,加剧了社会不公和民怨沸腾。在四面楚歌声中,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显然已经感到来自公共空间的舆论压力和来自高层的问责担心。如是观之,我把官员宣布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表态“北京土地收入八成用于民生,财政不靠土地出让金”以及可以预期的后续动作,看成是平息舆论怒火的危机公关。

 事实上,让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并不难,理论上让“土地收入八成用于民生,财政不靠土地出让金”成立也不难,但要真正革除目下不少地方政府靠卖地生存、卖地发展的“土地财政依赖症”沉疴痼疾就难上加难了。换言之,只要“土地财政依赖症”诱因存在,就不会有房价上涨预期消失;只要房价涨价预期依然存在,就不会有“地王”争夺战休战停火。对退出“地王”争夺的央企而言,就一定是:“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民企)”。(陈庆贵)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